1.桃园小镇
桃园小镇,是我生活的地方。
七岁那年父母离异,父亲带着我远离内陆的家乡,来到了东海边的这一座小镇。
十三年来我从未和父亲离开过这座小镇,也从未与母亲再相见,因此现在我回忆起七岁以前有关母亲的场景,眼前浮现的只是如近视般模糊的世界。是的,我已经忘了她的样子了。
桃园小镇生活着不到一万的人,三分之一的人下海打渔,三分之一的人在田间劳作,剩下的三分之一从事着其他的各种职务。小镇没有大型的商场,没有污染的工厂,没有拥堵的街道,没有喧闹的夜店,有的只是生活必须的传统设施。
一所学校囊括幼儿园小学初中,全部的学生加起来也仅有三四百人,这三四百人里每年只有少数的孩子会到市里读高中,也有少部分少年辍学后到别的城市闯荡,他们不甘生活在安静缺少激情的环境中,渴望灯红酒绿与车水马龙,渴望高楼大厦与香车美人。其余大部分人都留在小镇,过着一眼望到老的生活。
小镇的一切东西几乎都是经久而不衰的,除了从民国开始办起的学校之外,邮局也是存在了数十年的时间,而数十年里邮递员一直都是骑着脚踏车穿梭在居民住所之间送报纸信件。
裁缝店从清朝开始历经数代每一代在传承上一代的手艺之后又根据不同时代的穿衣习惯不断改进,我小时候的衣服几乎都是在裁缝店订制的,后来渐渐地出现了几家卖外来成品服装的店铺,孩子总是喜欢新鲜事物的,因此我也渐渐少了裁缝给做的衣服。
小镇集市摆在一条青石板铺成古时的商道上,集市每天都有,会摆一些瓜果蔬菜和鸡鸭鱼肉的摊子,每个月还会有定时的赶集,赶集那天除了平时摆的摊子外会多出许多有趣的小玩意儿和诱人的小吃。每个月我都会和小伙伴三三两两跑到集市上握着硬币买不同的小吃一起分着吃。
小镇的农民和渔民都爱喝酒,有时下田或者出海都要灌上一塑料壶的酒代替解渴的茶水。酒是曲米黄酒,原料都是小镇产的糯米和红曲,大部分农民渔民家里都会自己酿一缸酒放在房间里,平时用塑料布遮着上面盖着木板,想喝的时候掀起盖儿和塑料布,酒香就溢满了整个屋子。也有的人嫌自己酿酒麻烦,爱去酒坊一次打几两酒满足味蕾对涩中带甜的需求。因此酒坊从古时开始已经不知道存在多久了。
剃头师傅的店开在小巷里,手写书法的理发二字木板从一层民房的屋檐垂下来,透露着民国的味道。店里有两张躺椅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购进的,可以手动调斜度和高度,电推子也是老师傅在九十年代才用起来,此前他一直惯于用剪刀和剃刀,虽然现在电推子成了主要工具,但还是会有顾客要求用剪刀和剃刀而不是电推子来处理他们的头发,他们觉着推子带点的滋滋声太窝心,理个发也不舒坦。理发店的墙上挂着用树根雕刻成的几张脸,那脸奇形怪状的,丑的像是老人们常说的海里出来抓小孩儿的怪物一样,于是每次只要我到店里理发,我都是从头到尾把眼睛闭的死死的,剃完了把几个硬币塞给师傅撒腿就跑。以至于后来剃头师傅对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剃起头来纹丝不动的乖孩子”以及“风一样的小子”。
峰子的书店是小镇唯一的一家书店,是我来到小镇的前一年才出现的,此前小镇并没有一家书屋。书店的老板峰子是北方人,年轻时候想要远离家乡走遍全国,到了桃园小镇以后着了迷的喜欢这里,于是一封信邮回家里说再也不回去了,用积蓄租了一间房子开了这小书店。
我曾问峰子,你的原名是什么?不会就是峰子吧。
他白了我一眼说你才疯子呢!我这个峰子是乔峰的峰,乔峰你知道么,就是那个契丹大侠,多豪迈多霸气,咱北方男人就得和乔峰一样,所以我就叫峰子,原名是什么不重要,名字和人不符再好听也是白搭。再说了我老子当时又不知道他儿子长大后会是什么样的人儿,起的名字只能代表他的期许,我自个儿给自个儿找的名字才是代表真正的我。
哦,听完他一番话我就蹦出了这一个字。于是他从柜子上抽出一本书扔给我,那,好好看看,看完这本书你就知道我这个峰子是什么样儿的人了。
我一眼一眼的看过去,泛黄的封面上印着四个字,天龙八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