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看书看到一段「Almost every failed startup has a product. What failed startups don’t have are enough customers」——几乎所有失败的创业公司都有产品,但他们没有足够的用户。
所以,作者建议创业者别光梦想着「产品为王」、「真正的好产品自己会说话」,而是老老实实地做产品,扎扎实实找出能让你高速成长的渠道,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
说起来,「几乎所有失败的创业公司都有产品,但他们没有足够的用户」这句话,真值得我好好反思。说俩事:
- 我的创业伙伴是个牛人。大学时代,他在一家三五个人的小公司打工,自己独立写了个查电表汇总数据的小软件。后来,那家公司居然靠着这个软件(当然还有销售资源)做成几十人的——恩,还是小公司。而且直到五六年后,还有小师弟给他打电话问:师兄啊,你当年写的那个程序我们还用着呢,现在要改啥啥地方,你还有印象不?(普通产品,找到足够的用户,还是活下来了)。
- 有个老哥,带了一帮技术大牛创业,做的东西蛮有技术含量。拿了投资,一做好几年,东西出来了,我去学习,惭愧地发现——我不会用!产品说来不错,但——就是找不到几家真正愿意掏钱购买并使用产品的用户。(牛逼产品,找不对市场,纠结着可能得转型)。
说回那本书。作为实践的建议,作者提供了一个 Bullseye Framework,建议大家按照下面步骤来找到能带来爆发增长的渠道:
- 头脑风暴:找出所有可能的推广方法,判断该渠道的可行性、用户获取成本、预估能获得的用户、进行一次测试所需要花费的时间;
- 排序:按照机会大小把渠道分成三大类——最有可能、中等、暂时不考虑;
- 选择:选出三项最有可能的渠道;
- 测试:在一个测试周期中,投入少量资金,确认获取用户的成本、能够获取多少用户、获取的这些用户是否是你的目标用户、留存与活跃情况如何、是否能自发传播——需要注意,这里并不是让你做大规模投入,只是测试和尝试找出最合适的渠道;
- 攻其一点:确认效果后,挑出一个效果最好的渠道,加大规模。
如果测试到第四步,所有渠道效果都不理想怎么办?回到步骤 1,再来一遍;
如果反复测试到第四步,所有渠道效果都不理想怎么办?亲,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或许该回头盯盯产品了。
作者还提供了一个表格(我看到好几个团队用类似的表格了),需要的同学自取:http://tractionbook.com/Bullseye.xlsx
对了,我看的这本书叫《Traction: A Startup guide to Getting Customers》。英文版,我看得很艰难……都怪今年给自己定了个看完两本非计算机类的英文书的目标——想到这本看完还得再来一本,真是 no zuo no die 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