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需要重新梳理
http://www.jianshu.com/p/b3306bd1ed69
一、习惯养成模型(TMBRT)
人类行为本质模型 触发、奖励、固化--形成习惯 习惯养成失败二、管理者思维模型:PORT模型
1、管理者的思维方式有多种,但是它们的出发点都在这一个模型——PORT。
P:Purpose,目的 O:gOal,目标 R:Result,结果 T:Task,任务
2、(P)目的:任何一件事拿到手里先思考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为了XXXX”,比如说:“为了人民解放、民族独立”,“为了把这个产品卖到200万”等等,你会发现,当目的明确的时候会呈现出巨大的能量,仿佛拥有了具体的方向,一切行为都要朝向并围绕那个方向前行。本质上,管理者的核心思维是:把一切资源都投向到和价值有关的方向来,通过不断把事情做成来实现价值提升的目的。
(O)目标:目标的确定可以保证事项推进的稳定性。
目标是什么?就是眼睛里可以看到的标准。关于目标有几个常见的要求:
因为是眼睛看到,说明手够不到,至少说明目标肯定不在舒适区里,没有压力的目标是耍流氓;目标如果要想有效,就得符合SMART原则,其中的R,表示的是和目的相关;目标可以细分为范围、质量、进度、成本四项。如果你有能力把上面三条做到,目标设定基本上没问题了!
(R)结果:结果导向让目标达成有了方向。
前面说了,做事情要有结果的,否则能叫做事了么?这是人类经验集大成的体现,目标到底怎么达成,没有标准啊,所以用结果衡量,只要结果出来了,目标就有了!所以,当我们平时做事情之前,可以问问自己,我这次要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然后奔着这个方向去就好了,基本不会出错的。
(T)任务:天啊,任务竟然排在最后!
任务是用来取得成果的,而不是随便拿来就做的!这确实是一个可怕的消息,看看您是不是有这些问题:
做事情的时候是不是总是掉入到细节,还是停下来想想细节背后对应的任务是什么,任务的目的目标是什么?自己制定计划的时候,是先想为什么而做、做成什么标准、得到什么结果,还是直接上来先写任务?在上级安排任务给自己的时候,自己有没有多问一句目的、目标、做成啥结果?还是拼命点头说好好好。事情一多,就在考虑做哪个任务合适啊,而不是考虑这些任务是不是有统一的目的、目标?
简单来说:把所有精力都关注在任务上,是典型的执行者特征,而管理者,最后才考虑任务是什么。
3、如何训练管理者思维呢?
我发起过一个叫做写下来训练营的活动,本质上就是对管理者思维进行训练,具体训练方式:
任何一个事情拿到手之后,就念四句咒语+一个固定句:
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还有么?做这件事的目标是什么?还有么?做这件事要取得什么成果?还有么?为了获得这些成果,要做哪些任务?还有么?
再记得,为什么要叫写下来训练营,光念咒语是不管用的,关键是写下来!好了,最后,我给出一个时间长度提示:如果每天刻意训练一次(很多人搞每日三件事,至少可以训练三次诶~),1个月之内就将拥有管理者思维!我敢打包票,搞不定你就来找我。
4、最后的提示
不要小看这个模型,看看企业目标管理、项目管理方法论,都是从这个模型延展开的,管理者工作可以总结成极简一句话:调配资源,实现目标,前后都包含在这个模型之中,上接意义、下接落地。此外,这个模型的顺序可以用来自检,只要自己的思考不是按照目的、目标、结果、任务的方式来思考的,很有可能掉坑。最后,刻意训练可能在一开始让自己不习惯,但这正是习惯的必经阶段,持续一段时间,那种清晰感就是你的了!
三、主动阅读法(4问)
1、这个内容讲了什么?
2、作者是怎么讲的?
3、我是否认同作者表达的观点?
4、这个内容和我有什么关系?
•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什么?
• 作者是如何组织内容的?是什么逻辑?
• 作者说的对不对,都对还是一部分对?不对的部分是为什么不对?
• 这个部分内容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四、个人目标管理模型:WOOP + IF THEN
愿望(Wish):我最希望达成什么目标?
结果(Output):如果目标达成,我会获得什么结果?
障碍(Obstacle):目标达成过程中,我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计划(Plan):预演最好和最坏的情况,寻找平衡点,制定计划。包括数字,手段。
执行意图(If then:针对障碍,设计条件触发反射器。
实用这2个工具进行目标管理。
我的应用五、本质导向学习法
本质导向如果简单的话,那每个人都学会了,这个技能本身就很难,需要有若干基础技能做辅助才可以。根据我的经验,我给出获得本质导向的几个必备要素:
澄清概念。任何事情必须要澄清概念,否则很容易出现“主要是……”的笑话(有一天我讲课,一个基督教徒给我说,如果不相信主,就不要说主要是)。概念这件事情别看简单,但是真正去澄清概念的人少之又少,我特别推荐我的团队内部的伙伴去把概念说清楚,曾经我让马博士去做一个自己的概念wiki,把每个概念的边界都说清楚。关于概念,我给出对我影响很大的资料:《批判式思维》、《如何阅读一本书》、李笑来老师关于快速构建阅读系统的分享。
持续抽象。概念本身就是一种抽象,它其实是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来表达尽可能多的信息,持续对概念进行再次抽象,形成更高的抽象级别,来更好地理解。比如本例提到的三个问题,我就可以抽象成习惯、拖延、无意识行动问题,那么,还可以继续抽象成为行为问题,再找出动机的原因。抽象层次越高,所可以覆盖的信息面越广,越有利于后续的逻辑演绎。
概念关联。随着事物不断地抽象高度,就会形成几个相同的词汇,如果词汇完全一致,那么就可以关联在一起,就把两个具体事物在概念层级打通在一起了。这其实就是逻辑方法中的归纳总结方法。
演绎训练。当拥有了本质之后,就要进行演绎训练,也就是把自己掌握的概念、方法应用到其他领域并进行验证,如果验证通过的话,说明这个本质可以在另外一个领域中使用,而自己不需要再学习新的内容就可以完全了解甚至掌握一个领域了(我特别喜欢阳志平老师关于时间源头的概念,我们不断奔向时间的源头,然后我们可能只掌握几个信息源,但是遇到全新的信息,自己只要看一遍就都能懂,那就是本质导向了)。
所以,总结一下本质导向的方式,其实就是不断归纳总结形成一个更高抽象层级的概念,然后再使用演绎的方式去不断验证。刻意训练这个过程即可,三年必有小成,五年基本可以随意应用了。
六、POA行动力模型
- 越聚焦的目标(Objective) - 越多的伙伴(Partner) - 越给力的方法(Acceleration)
这就是“POA行动力”的解冻秘笈。POA很简单,只有三个元素。POA不简单,它重塑你的思维习惯。POA很开源,我们邀请你一同研习、运用,不断发展它。
POA行动力模型 POA案例运用七、GROW 模型
模型介绍
模型积累(术)Goal:
你的目标是什么?实现目标的标志是什么?什么时候实现?如果要量化的话,拿什么量化你的目标?
Reality:
目前的状况怎么样?你如何知道这是准确的信息?你都做了哪些去实现目标?都有谁和此相关,他们分别是什么态度?是什么原因阻止你不能实现目标?和你相关的原因有哪些?在目标不能实现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Option:
为改变目前的情况,你能做什么?可供选择的方法有哪些?你曾经见过或听过别人有哪些做法?如果。。。会发生什么?哪一种选择你认为是最可能成功的?请陈述你觉得采取行动的可能性,并打分。如果调整哪个指标,可以提高行动的可能性?
Will:
下一步行动是什么?何时是你采取下一步的最好时机?可能遇到的障碍是什么?你需要什么支持?谁可能对此有帮助?你何时需要支持,以及如何获得支持?如果调整哪个指标,可以提高行动的可能性?
八:RSQC模型
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有什么工具来思考。我给小A使用了RSQC模型来解决问题,获得若干策略:
• R-范围。范围比往年有所增加,往年只是希望充电,而今年希望能够又休息又充电。
• S-进度。进度没有任何变化,还是一个月的假期。
• Q-质量。质量有所调整,原来期待自己要有巨大的拉升,而这么高的质量要求大象会因为压力大而反扑的,因此充电的质量需要调低。而休息的质量也要调整,不能用很低价值的浪费时间充斥着休息,因此休息的质量需要提升。
• C-成本。范围增加了、进度不变、质量没有太多变化,那么必须要增加成本,否则范围变化的需求就无法满足。而这个成本就是思考成本的投入,之前是拍脑门说自己要充电,而现在要想清楚了!
当我把这个模型在小A面前画清楚之后,他豁然开朗,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自己想要的不清楚、为了自己想要的而付出的代价不清楚、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分析等等,都在一个RSQC中解决了。
问题就是这样的,当你为了安全感而放弃思考,它就会反复来噬咬你;如果你可以忍受思想上的一阵压力,用模型将问题分析清楚,那问题就是个纸老虎!
九、项目化管理模型
1. 你必须要明确做一件事情的目的和目标(PORT)
2. 你必须要将目标细化形成RSQC
3. 你必须要获得成果说明(Result)
4. 你必须要安排任务并对项目进行排程
5. 你必须要做好工作记录
6. 你如果高级的话,可以使用分身工作法一次萃取多种经验
7. 你必须要获得成果
8. 你必须要复盘
在日计划中的使用逻辑:
1. 规划某事——明确的目标和目的,时间、预算、资源,排程
2. 执行某事——获得成果
3. 整理某事——工作记录,成果说明
4. 思考某事——分身工作法萃取
5. 回顾某事——复盘
十、成人学习五步法
1)激发旧知、导入新知:案例导读、案例练习、情境演练、游戏体验、提问、小组讨论
2)讲解新知:老师讲解、引导学员讲解、老师总结
3)示例新知:老师自己示范、案例示范、视频示范
4)应用新知:现场演练、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做练习题、案例分析
5)点评反馈:学员点评、老师点评、老师反馈
十一、EAT模型
1)EAT分别代表 体验Experience、认知Awaveness、理论Theory,是体验式学习最常用的模型。
2)通过整体的体验,对整体有个认知,并通过认知和感受,去理解/得出背后的理论。
十二、八步重构法
1、问题导向;2、认知拉升;3、关键概念;4、方法流程;5、联系实际;6、下步行到;7、分享传播;8、他山之石
八步重构法 1.问题导向:方案最优即战略,如何制定高级战略 2.认知拉升:但凡和时间积累有关的事,都是越早积累越好。越对未来有信心,越对现在有耐心。 3.关键概念:战略三问。①你在哪里?(定位)②你要去哪里?(目标)③最高效的方法是什么?(路径) 4.方法流程:高级战略制定方法 。①What:去哪里,你的期待是什么?期待即价值观②Why:为什么要去哪里?有没有更好的价值观?请拥有高级心理表征的高手指路是捷径③How:高效的方法是什么?系统角度看战略(整体把握、摆脱细节);增长角度看战略(战略是A初始势能越高越好,x是增量,要做高概率的事,n是周转率,同一时间内周转率越高,复利循环迭代改进的效率越高,才可能实现高速增长),成本角度看战略,收益-成本无限趋近零,复利公式递增、边际成本递减。 5.联系实际:结合GTD把握当下,用好月、周和日计划,半年以上的目标用制定战略的方式,站在生涯四度的高度上指导自己,让自己每天为三年后要去的地方累积势能。 6.下步行动:每天反思有没有围绕自己的战略做事,每三个月回顾一次自己的战略,有没有需要调整的地方。 7.分享传播:朋友圈转发文章和评论。 8.他山之石:光幕前辈的精彩评论:①伪战略是:闭眼抄、被诱惑、拍脑袋(自己过去全中);②真战略是:看清过去,把握未来,做好现在;③制定战略是:假设-验证-反馈-修正;④勇气和能量来自同侪。
十三、价值线定位模型
www.jianshu.com/p/22318418765b
十四、战略三要素
战略三问:我在哪,我要去哪,我要怎么去?
积累三法:早积累、结硬寨、打呆仗。
制定三看:即高级战略制定方法,从系统、增长、成本三个角度来看
战略三要素:现状定位、方向选择、资源布局
人生战略设定四步法:定位、发展方向、抓手方向、资源投放。
十五、抓手思维模型
基于教练技术的思维方式最好找到一件事只做这件事就可以让整个效果快速发生,这就是抓手思维。
十六、PKS问题解决模型
类型:问题解决模型
来源:自创
文章出处:
关键点:澄清问题,探索本质,切入方案
用途:核心问题解决
十七:日程表处理四步法
1、做不做 2、谁来做 3、复杂么 4、怎么做
十八:日程表任务四步骤
清晰思考、分解到位、提前准备、扎实落实。
十九:反思日记套路
第一步,先翻看去年昨天的日记。
我记了整整7年日记,通过这样的回看,经常会发现,去年犯的错误,今年有可能还在犯。
学习的本质是改变自己的假设,而我们之所以长时间没有进步,就是没有改变假设,一再地犯同样的错误。
第二步是把昨天发生的事记下来。
不在当天晚上记是因为,我发现晚上写东西常常会被各种杂事打断,而早上就不会。
第三步是写反思日记,反思我昨天哪件事其实可以做得更好。
第四步是写人脉日记,记下我昨天认识了谁,想想我在哪些方面可以帮到他。交朋友,先要学会给予。
第五步是写承诺日记。
我们总是习惯和别人说改天再约,而这个“改天”,常常遥遥无期。我记下自己的每一个承诺,不管大小,都要去兑现。攒人品嘛,就得这么一点一点地攒。
第六步是写感恩日记。
没有人是应该对你好的,包括父母、妻子,我会把别人为我做的点点滴滴都记下来。
第七步是写公司管理日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