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分内容解答教师对指向写作教学的一些误区,比如“指向写作”与“指向表达”,指向写作的阅读就是“读写结合”,指向写作是否少了点语文味,指向写作是否会让课堂枯燥无味,指向写作与讲评课等问题的回应。其中很多问题在前面文章论述中已经进行详细的阐述,但好文章就是常读常新。
1.精彩的演讲,不一定一篇精彩的文章
一篇精彩的演讲,不等于一篇精彩的文章。因为演讲转为文章,还需要在文字上下很大的功夫。另外,擅长演讲的人会说、善讲,已经满足了演说欲望,就懒得动笔写了。在班里,我们也会发现有些孩子发言特别积极、精彩,但每次的作文总是兔尾巴不长。原因可能就在这里,管老师丢到“指向表达”的马甲,以“指向写作”的赤城,为作文教学趟出一条新路。
2.指向写作,重在揭示奥秘
所谓的读写结合,着力点在于“写的内容”,写只是服务内容的理解,并不是适合学生的习作练习。
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和思维能力,比如写的知识、技巧的渗透等。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写作的奥秘,在不其然的化用中获得能力的提升。
3.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也有语文味
语文语文,语言和文字,才是真正的语文味。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重要在培养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怎么说”,感悟课文的言语形式。这也是语文味。
4.指向写作的阅读课机械、枯燥吗?
课堂是否枯燥,不在于老师教的内容,而是能够运用合适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指向写作的阅读课,主要借助试错、对比、类比、矛盾和还原等方法,引导学生经历思考、推理、碰撞和冲突。这不正是语文的思维能力训练,不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
5.指向写作的阅读课与讲评课
指向写作的阅读课重在体会、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而讲评课,则是学生能够理解,能够当堂碰撞、运用的。这就好比爬山和走路一样,梯度不同,教学方法和侧重点也不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