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人的引导下做更多自我提升的训练,固然重要,但我们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于人际关系上。
他人的力量也许能够给你带来全新的思路,但与此同时,你也要做些什么,以保证自己能够把这部分外部力量内化为自己的自驱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87806/584654aee94557f3.jpeg)
也就是说,你需要将被他人引导的那部分被动的行为模式转化为带有主动性的独立的行为。
被强化后的行为模式,才更容易保留下来,成为你自身的习惯或优势中的一部分。
有时你需要在身边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力量,但这样的时刻毕竟是少数。
我更习惯于在阅读中寻找一些榜样,以此来持续强化自我成长的动力。
因为在持续阅读的过程中,你会逐渐发现,在非虚构类的书籍中更容易获得思想上的指导和进步。
比如看了村上春树多年来坚持跑步的经历,我也会提升每天跑步的动力,如果哪天这个松懈下来,我会再看其他关于跑步或是习惯养成方面的书籍,比如《跑步锻造灵魂》《习惯的力量》等。这是有关强化自己行为习惯的书籍。
再比如,当我在某本书中被作者本人的品质、魅力或是学识所折服时,我会陆陆续续地买回这个作者在人生各个不同阶段所写的书,我会寻找他们的成长轨迹,甚至会看一些他们看过的书,因为这对我来说很有意义。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87806/e56b90228af599a8.jpg)
因为人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轨迹,有些人的认知和思想会持续稳步地提升,也有些人可能只是处于停滞状态。而那些倾尽一生一直在精进、成长而又愿意将自己的成果拿出来和众人分享或汇报的人,就是我希望去持续追随的人。
他们不一定非得是现实中和我离得很近的人,事实上,大部分持续在引导我成长的人,都不是我熟悉的人,而是像约翰·杜威、阿德勒、斋藤孝、毕淑敏及斯科特·派克这样的作者。
就像是喜欢穿搭的朋友会在网上搜索明星同款一样,我需要了解的则是那些令我无比佩服的作者是如何走到今天的,他们的思想是怎样形成的。
为什么要写下这些呢?以往我们认为的他人,都是存在在我们身边的人。但如今获取信息及知识都如此容易,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定义“他人”。
文章、视频、新闻、影视剧等一切你能抓取到信息的渠道都在持续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人人都躲不掉,而社会环境又是由所有人构成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87806/71faa6996edaae60.jpg)
因此,每个人每天究竟在受着怎样的思想及价值观的引导,就很难说清楚了。
相比之下,放下手机,走进书店,专心地阅读一段文字,你就很容易从中感受到这是否是你所希望被其影响的力量。
作者为了写下能够让人信服的言论,必定会搜集大量的数据、研究成果等作为支撑自己观点的依据,只有书籍、文献及公开演讲这类内容中才会充满大量有理有据、逻辑相对严谨的可靠信息。
在所有信息当中,这类信息不那么容易误导人们的思想。
相比我们身边接触到的形形色色的人们口中的言论,书籍中的文字总是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的。
所以我更倾向于每天拿出一部分时间来进行阅读,在阅读中,我会非常明确自己的思想是能够得到提升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87806/37c2d272644f6167.jpg)
但更多的事物或活动,是你参与过之后并不会让自己得到心灵、认知或思想上的成长的。
当然我并不是说其他事情都不重要,相反,除了阅读,我们还需要生活、工作,构建自己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等,这些事情都是非常重要的。
而我们如何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如何提升感知力,如何在工作中保持不错的业绩,如何为他人提供更多的帮助,如何能稳固自己的优势,如何养成更好的习惯等等,一切都需要正确思想及价值观的融合。
如此说来,你就需要去有意识的创造一些能够影响你思想和价值观的环境。最稳妥的方式就是阅读,这一点我丝毫不怀疑。
那些拥有独立思想、且能够持续提升认知的人,几乎都是能够保持阅读习惯的。
你今天的思维、行为以及决策,决定了你明天会拿到怎样的成绩,而你昨天是否做过能够提升你认知、知识结构及思想的事情,就决定了你今天会有怎样的思维、行为及决策。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87806/5b78a03815a078c3.jpg)
没有获取知识的途径,如何能拥有自己严谨的逻辑及思维呢?
绝大多数书籍的作者都会毫无保留地向读者推荐自己的优质书单。
每个人每天的行为表现其实都是在向这个世界传递着自己的思想及价值观,所以我不认为那些无伤大雅、但又不会对他人造成严重影响的事情就没有任何影响力。
只有当你不断地接收正确的价值观时,你给这个世界带来的影响才是正向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