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半25岁,一半5岁
曾听一位有10多年从业经验的咨询师分享过:
我发现许多人无法拥有高质量的亲密关系,很大的一个原因是——他们在亲密关系中不是找伴侣,而是找父母。
怎么理解呢?
有这样一位来访者,她叫小安。
早年,作为家中三兄妹中唯一的女孩,她受了很多不平等的待遇。
哥哥考60分也能得到夸奖,而她考到100分却鲜有称赞;
哥哥想要的玩具第二天就会在床头,她想要的却永远得不到;
桌上好吃的菜飘来飘去,怎么也落不到她的碗里;
......
小安做了很多努力,努力听话、努力不提要求、努力让自己做到最好,但父母的目光,却很少在她身上停留。
父母的偏心,渐渐让她觉得:自己不配被爱。
原生家庭中的“爱的缺位”,导致小安成年后在亲密关系中过得很狼狈。
她谈了很多次恋爱,最后都无疾而终,而分手的理由都大致相同:伴侣觉得给不了她想要的爱。
比如说,
小安非常没有安全感,伴侣只要超过半小时没回消息,她就感到异常抓狂,疯狂给对方打电话;
伴侣只要稍微露出不开心的神情,小安就会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对方不爱自己了...
诸如此类的事情数不胜数,伴侣甚至说她:
“我感觉不是在跟一个成年人谈恋爱,而是在带一个5岁的小朋友。”
直到咨询师引导她觉察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情感需求和模式,她才发现:
自己在亲密关系里,一直都在为童年那个5岁的自己,寻找理想中的完美父母,寻找缺失的爱。
30岁的她,就像一半25岁,一半5岁。
顶着成年人的外壳,用孩童的方式索取爱。
这导致她在亲密关系中,成了「依赖者」:一边索取爱,一边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
这就是小安在关系中患得患失、难以建立深度关系的真实原因。
这一次,她看见了自己。
咨询师引导她通过「识别练习」,分清自己在关系中的依赖表现,洞见自己内心缺失的部分;
通过「冥想练习」,帮助她接近内心5岁的自己,给她抱持,给她安全感...
她感觉到内心的25岁和5岁在靠近,逐渐融为了一体,她称之为重生——是她的重生,也是亲密关系的重生。
后来,她再进入到一段关系时,不再像以前一样害怕被抛弃,害怕不被爱。
而是既能依赖,也能被依赖。
“如今在亲密关系中,我不但能爱对方,也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值得被爱」;
我想,这才是真正圆满的亲密关系。”
02 如何拥有真正圆满的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中,有依赖者,自然也有反依赖者。
依赖者通常是在童年时,有很多被抛弃感,这导致他们对关系中的分离非常敏感。
比如有些人在爱情中患得患失,会疯狂给爱人打电话、发微信,如果对方没有回应,她们会陷入深深的抓狂、绝望。
![](https://img.haomeiwen.com/i12107459/f80bb940bef1375b.gif)
图片 反依赖者
反依赖者,经常是在缺乏界限的关系中长大的,他们从小不仅要照顾自己,还要照顾父母的需要。
长大后,他们担心,如果他向一个人敞开,就必须照顾他。所以,他们害怕把自己投入到亲密关系中,害怕去爱。
对这种依赖和反依赖的关系纠缠,国际著名两性和婚姻关系治疗师莎兰•汉考克作了很好的阐释:
在健康的关系中,我们既可以是依赖者,也可以是反依赖者,双方能在两个位置上相互游走。
但当我们看不清自己的情感模式,这个角色就会变得固定,一方永远是依赖者,另一方永远是反依赖者。
一方对爱上瘾,另一方对逃避爱上瘾;一方想要靠近,另一方却感到窒息。
这会让亲密关系中的两个人都受伤,关系也会随之破碎,无法长久。
只有看清自己在关系中的情感模式,才能跳出依赖和反依赖的陷阱,获得圆满的关系。
为了破解关系中的各种困境,40多年来她远赴伦敦、印度等世界各国,不断学习两性关系方面的知识,近10年还专门飞来中国。
在亲密关系领域大量的实务经验,让她能够将西方心理学和东方的传统结合起来,创建了一种独特的疗愈系统,涵盖了:
识别2大关系模式:
依赖——极度渴望亲密、害怕被抛弃
反依赖——担心被困住、被吞没恐惧
管理5大情绪:
理解愤怒
合理期待
直面恐惧
停止指责
满足渴望
5大性主题:
性的门当户对
如何破除羞耻
两性性爱差异
体验极致方式
真实敞开沟通
并探讨关系中非常常见的谜团和困境,给无数在亲密关系中举步维艰的人,带来了曙光和希望。
如果你在关系中也有这样的困惑:
为什么我在关系里,总是没有安全感?
为什么我那么关心ta,却被当成控制?
为什么我在复制我父母的相处模式?
为什么我总是反复遇到渣男/渣女,无法幸福?
婚外情的成因是什么?怎样才能保卫自己的爱情?
为什么我们无法在对方身上得到期待的爱?
为什么我们在关系中喜欢指责对方?
有拒绝恋爱的爱无能,有在指责型关系里中痛苦不堪的女性,也有性生活不和谐的夫妻……
国际两性和婚姻关系治疗师莎兰•汉考克《爱与自由: 洞悉亲密关系》!
中文、英文、同声传译3种形式,配有全文字稿,武志红心理平台已上线。
作为一位快70岁的女人,莎兰老师和她的爱人至今都拥有令人羡慕的甜蜜、圆满的亲密关系。
“想要获得真正的亲密关系,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好的亲密关系,不是父母的模式复刻,也不是电影般完美易碎;
学习如何获得它,但我们不必完美甚至优秀,就能拥有亲密;
我们可以在亲密中接纳并发现真实的自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