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秋兴八首》其一

《秋兴八首》其一

作者: 一个懒人的记录 | 来源:发表于2022-03-01 17:08 被阅读0次

    今天和学生一起学习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一起感受杜甫笔下的季节之秋,人生之秋,国家之秋。

    公元765年,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失去朋友照拂的杜甫离开成都草堂,先去渝州,6月到忠州,秋天到云安,四处漂泊,加之安史之乱后各地藩镇蠢蠢欲动,时常发生节度使叛乱的事件,边境上吐蕃入侵,剑南西川等地也受到威胁,这些都让杜甫担忧。

    公元76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春,杜甫从云安移居到夔州,寓居此地,写下了《秋兴八首》组诗,课本节选的是第一首。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秋兴,就是由秋引发的感兴,这个秋既是时节之秋,也包括了个人之秋和国家之秋。古人常常伤春悲秋,秋天万物肃杀,又是时节之暮,诗人往往遇秋遣兴,感秋生情。

    首联“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诗人选取了极具秋天特点的景物“玉露”和“枫树林”,巧妙的用动词“调伤”连接。玉露就是白露,说明时节已至深秋,草木凋零,万物肃杀,枫叶纷纷落下,玉露洁白,枫叶血红,颜色上形成对比,调伤的又岂是树木,更是诗人的内心。后半句从大处着眼,扣住巫山巫峡,用“萧森”做总结,为全诗奠定悲凉基调。

    颔联“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承接首联巫山巫峡,看似纯粹写景,但细读又有深意。江间波浪涌起,浪高及天,塞上风起云涌,连接地底,暗示了时局动荡,边境不安。中唐诗人李贺《雁门太守行》中“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晚唐许浑《咸阳城东楼》中名句“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可能都受到杜甫的启发。这两句情景交融,看似未谈国事,但细品又包含着诗人对国家民族的担忧。

    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此联诗人直抒胸臆,表现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愁。“丛菊两开”,诗人两见菊开,此时的花并未让诗人开心,却引起伤感,何日才能结束漂泊?“他日泪”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说往日流泪,今日见菊依然流泪,表达内心伤感;另一种认为“他日”就是来日,现在见花落泪,但漂泊和国家动荡依旧,来日也会流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孤舟点出漂泊,“故园心”有对故乡的思念,有对长安的担忧。

    尽管四处漂泊,流离失所,但仍然心系长安心系大唐。这就是杜甫,无论生活怎样,境遇如何,他的心中仍是对国家社稷的担忧。

    尾联“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一景结情,白帝城中,千家万户捣衣声入耳,是家人对在外漂泊游子的牵挂,也是一年岁月又到尽头的标志,可诗人漂泊在外,又有谁能寄来寒衣?这漂泊的日子又何时是尽头?联想到时局,战乱之后,处处都是漂泊,又有谁能接到家人寄来的寒衣?

    这首诗,由秋起兴,前四句写夔州秋景,景中有情,既有悲秋又有对国家的担忧,后四句抒发情怀,点出漂泊之苦,思乡之愁,家国之悲,又在抒情中用景色作结,更巧妙的是,诗人明明有忧国忧民的感慨,这首诗从字面却无一句谈国事,把所有情感隐藏在文字背后。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老杜心境,大抵如此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秋兴八首》其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jxj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