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DISC人格理论,我是一个high I(高影响)型的人,一方面意味着我很能带动气氛,激发斗志,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情绪的波形发展,而在工作场合和日常当中能保持情绪的稳定性非常重要。而说到情绪控制,心理学界有个著名的情绪ABC理论,在理论中: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其理论创建者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认为激发事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
前两天跟同事下班后一起打车出去吃饭,中途同事坐在副驾驶跟司机聊嗨了就开始不断地调音乐,基本上一分钟一个,一路上四十多分钟没有听到一首完整的音乐。因为路上堵车也久,我坐在后头就渐渐开始不爽,心想她是不是一点不顾及别人的想法,就按自己的玩。
此时A是同事在换音乐,B是我认为同事自私,那么往下C应当就是越发不开心,甚至都不想跟她相处了。
此时,我察觉到这个念头,换个角度猜测同事仅仅是想分享音乐,同时也给司机煲音箱,有了这个B,我的情绪平复了许多,怒气也消失不见。
你所看见的事件是你所见的,换句话说是你头脑的投射,ABC理论正是与此契合。1,2,3,4,5…你会换个想法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