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平淡乃绚烂之极也

作者: 女王驾到_6f04 | 来源:发表于2019-08-27 18:21 被阅读0次

“凡文字,少时须令气象峥嵘,采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汝只见爷伯而今平淡,一向只学此样,何不取旧日应举时文字看,高下抑扬,如龙蛇捉不住,当且学此。”

                                  ——  苏轼  《与侄书》

他这样评述自己的作品风格:“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

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年少时气血方刚,渴望建功立业,追求轰轰烈烈,尝尽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升沉荣辱之后,所求的便只有平淡和宁静,古代文人的人生路径大抵如此。

最好的文字也应如此:语到极致是平常。

这种平淡,是一种望尽沧海的从容,是一番藐视群雄的气量。

无需用虚华的语句来炫耀自己的才华,无须用深刻的感悟来凸显自己的阅历。因为一切内涵,都已潜入平淡的文字之中。

陈墨先生曾这样评价道:金庸小说的语言,之所以看起来没什么突出的特点,那是因为作者并不追求风格的单一性,而是进行不同方式的叙述探索,不断改进和创造自己的叙述方式及语言风格,同时不断地拓展语言的疆域,丰富小说的形式美感。

而正是在各个方面都已臻完美,所以在整体上才会英华内敛,毫无叫嚣尘上,邀人喝彩之态。

正如他笔下的独孤求败,剑术已然登峰造极,便不再倚仗任何兵器,飞花摘叶皆可伤人。

继而想起了《论语》中的一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句话用于写作也很适合。文字太粗俗未免难成雅致,太过虚华未免难以说透实质。取其中间,才是文字最精妙的走向。

或许做人和写作也有共通之处。年轻时,以为绚丽至极才是人生大美,于是四处炫耀,邀人赞赏。直至历经过沧桑,才明白真正的伟大,是那个通向内在的自我,而无关乎周遭的掌声和溢美,于是渐渐甘于平常,欣赏平静,乐享平淡。因为那平淡的背后,是浑然不可句摘的坚强和成熟。

正如杨绛所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相关文章

  • 苏轼:平淡乃绚烂之极也

    “凡文字,少时须令气象峥嵘,采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汝只见爷伯而今平淡,一向只学此...

  • 咀诗入梦

    苏轼在《与侄书》中写到:“凡文字,少时须令气象峥嵘,采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

  • 写文章最高境界,当时年华,笔到意到!

    苏轼有段极有名的话: “凡文字,少小时需令气象峥嵘,采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 ...

  • 平淡,绚烂之极也。

    苏轼的词总是透着一种恬淡,比如这首浣溪沙。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

  • 2019-03-29

    绚烂之极是平淡

  • 被驯化的社畜

    苏轼有一句“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处”,刚看到这句的时候,我想到的是烟花,虽绚烂至极终将归于平淡。功成名就之后的生活也是...

  • 如此放不下的一篇文章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有这样一段妙论:“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

  •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前些天俞飞鸿关于两性之间的话题在微博上成为热搜,看了她的观点,几乎全部认同,突然便对这个四十多岁的女人充满好奇,于...

  •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二十世纪中国最受人爱戴的美学家宗白华曾经有一个最精炼的概括,叫做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平平淡淡才是真"这个说法现在...

  •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中华文明延续至今五千年没有中断,让我辈倍感自豪。悠久璀璨的中华文明从什么时候开始拥有了强大的精神内核呢? 冯友兰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轼:平淡乃绚烂之极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kfj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