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散文简友广场
《风雨人生》/上卷:中年以前的我/第十章

《风雨人生》/上卷:中年以前的我/第十章

作者: 大地山川 | 来源:发表于2022-05-28 08:15 被阅读0次
故乡远眺

第十章  给祖坟立碑

漂流在外的孩子,非常思念父母。流落天涯的人,总是想念家乡。久居海外的人,更加怀念祖国。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到中年以后,会越来越想追寻家族的来历、民族的历史。这就是人类共有的落叶归根的“基因”起的作用吧?

据说我的家族里曾经有过家谱,祖上分家之后,不知遗失到哪儿去了。族人只记得曾祖父一家是在清朝时期从喀左县三台小营村搬到现在的凌源县五家子村的。凌源县与喀左县比邻,五家子村距小营村只有三十多公里的距离。但是,由于时间久远,我们几百口人偌大的白氏家族中,没有一个人知道我族在小营村的祖坟的位置,自然也没有人去祭奠。这也是因为从前社会动乱,族人只顾追求温饱,没有文化,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寻根问祖啊。

为了寻找老祖宗的坟墓,追寻家族的历史痕迹,上世纪末,我曾经三次亲自到小营村实地考察,拜访多位老者。但终因历史久远,我没有获得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为了弥补寻找祖坟未果的遗憾,也为了警示后人,连接家族传承,我与哥哥姐姐们商量之后,决定给我们家的从来都没有墓碑的几个祖坟立碑。经过几个月的时间,撰写碑文,选择石料。最后,在朝阳加工并刻好碑文后,于2000年清明时节,运抵五家子立于各个坟前。从父母到高祖母的墓碑碑文——

父亲白景春、母亲白秀荣之墓:

父白景春,字秀芳,生于一九一九年五月十三。卒于一九七八年正月十九。祖父白国君之子。先父秉性刚直,仁义豁达,商农有道,步履边关,勤奋一生。为家计,早起晚归是其唯一嗜好。一生中,多有磨难,而精神始终乐观向上。

母白秀容,生于一九一七年七月廿六。卒于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廿四。先母天性仁厚,心慈语稀,多结佛缘。逢动乱年代蒙冤不语。平日里简衣素食,筹内忧外,苦营家计。育两儿三女成人,历尽艰辛。

儿女携孙洒泪灵前,养育之恩没齿难忘。安息吧父母亲。你们勤劳朴实的品格已经传给子孙。你们的英灵像这块山川一样永存!如周围的松柏一样长青!

漫山松翠


祖父白国君、祖母白葛氏之墓:

祖父白国君生于一八八一年,卒于一九五五年四月。曾祖父白永和之子。主持家计,商农兼顾,扶兄携弟,艰难创业,家业有成。

祖母白葛氏,生于一八八九年九月初六。卒于一九七二年七月十八日。一生勤劳,布衣桑麻,尊老扶幼,宽厚待人。育一男三女皆勤奋仁孝。

祖父 祖母 墓地


曾祖父白永和、曾祖母白段氏墓:

祖籍桂花城,辗转到小营。公元一八八八年,效孟母又迁居,扶母担儿至此中。结草庐栖身,开荒山度日,布衣桑麻,躬耕一生。育七子取字国,孙十八中字景,曾孙多字文松,玄孙众字树宏,后孙广四海中。先祖生卒年月无考,谨记遗风,勤勉子孙,以慰祖灵。

原籍喀左县三台小营。

两千年清明文松辈曾孙携子孙立。

祖上 老宅

高祖母白王氏墓:

榆杖桑担老少全,小营别过到西山。

寒织暑种营家计,筹米拾柴育子难。

杨柳依然草屋旧,雪云消散时境迁。

立碑新土醒孙后,洒泪焚香念祖先。

由于高祖母生卒年月、经历均无从考证,因此碑文用一小诗来概括。诗文的前半部分描述先辈们的迁途经历与艰辛生活。后半部分描写立碑人的感受并提醒后来人不要忘祖。

“杨柳依然扫屋旧,雪云消散时境迁。”是我每年清明回老家梁西上坟、填土、扫墓时的切身感受:

清明时节,白云朵朵,草木芬芳,冰雪消融。不远处,一百多年以前的草屋依旧,人去楼空。周围高高的白杨树,仰望蓝天,随风摇曳。家族过去的艰辛、苦难、屈辱,似寒风凛冽、草木凋零、冰天雪地的冬天一样已经过去,时代的变迁让先祖的子孙沐浴着清明暖阳、和煦春风!

给祖坟立完墓碑几年后,又给祖父的坟茔地旁移栽过两次长青类树种。由于干旱加之冬天饥饿的羊群吞吃树上绿色的针叶,第一次移栽的三颗松树都没有成活。2014年清明时节,又移栽了三颗杉树,最后只成活了一颗,而且看上去还很脆弱,但也算是了结了我的一个心愿。

谨望后人在多风少雨的早春时节,在祭扫祖宗坟墓的时候,別忘了给它浇一点水,让它茁壮成长,万古长青!

2014年栽种的云杉

祭祀祖先是人之常理,清明扫墓是我们民族的习俗。那么,我为什么还要写这些东西呢?

过去大族人家都有祭祀祖先的祠堂。现在基本没有家族祠堂了,祭祀的方式各行其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很多人每年给逝去的父母上无数次的香,烧满汽车的纸。认为烧的冥纸越多,天堂里的父母大人收到的越多。对稍远一点的祖父们则吝啬许多,再远的先祖就不管了(我们家族里的许多人就是这样的)。等到自己成为灰烬多年之后,他们的重孙子们也顾不上他们了。他们祭祀的祖坟,就像熊瞎子扒苞米一样,最后只剩一两个,家族传承可以追寻的文化不过两三代。

对于最亲近的逝者,思念更深,祭扫也多,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我更以为表达对逝者的哀思,贵在于恒,不必太频太重。清明、春节一年两三次,心地虔诚,长此以往。祭祀的时候,既要对近灵表达哀思,也要追思先祖。通过祭祀仪式,除了表达自己的哀思之外,更重要的是教育后代。引导他们孝敬长辈,充当榜样,承担家族传承。

在中华大地上,知道追寻自己家族来历的人,进一步就要追寻本民族的历史。追寻本民族历史的人一定想了解中华民族发展史。而探寻中华民族历史的人一定是一个满腔热忱,有天地良心的爱国者。

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莫拜孔林,祭奠黄帝陵的道理。

或许,这就是我这一章回忆的价值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风雨人生》/上卷:中年以前的我/第十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kju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