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人生》/上卷 中年以前的我/第一章

作者: 大地山川 | 来源:发表于2022-04-13 15:39 被阅读0次

第一章  我的祖先

一、祖先的来历

前一段时间编辑我们白氏家族小传时,考察整理了自己的祖先的迁徙路径。

我族代代相传祖上来自桂花城,然桂花城究竟在哪里?却没有人能说清楚。实际上,今天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在明朝时,被称为归化城,意为归顺的意思,应该是大元灭亡之后,明朝人给起的名字吧,蒙古人不愿意听“归化”两个字,所以,一直相传来自“桂花”城,实际“桂花”就是“归化”的谐音。生活在朝阳地区的蒙古族人主要来自兀良哈蒙古部落、喀喇沁蒙古部落和土穆特蒙古部落。其中,土穆特部是明朝中期以后从归化城迁徙过来的。今天的北票和朝阳县辖区在清朝时期都隶属土穆特右旗,也称东土穆特,现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边的土穆特旗史称西土穆特。由此说来,我的祖籍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祖先来自土穆特蒙古部族,明朝中期的部族首领是成吉思汗后裔俺答汗万户。只不过我的祖先不是土穆特蒙古贵族,而是土穆特蒙古部落平民,不知具体在哪个年代辗转迁徙到了喀左县三台小营。

我族从喀左县三台小营迁到凌源五家子村至今,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很久以前,两地的族人经常往来。小营的亲属到山嘴子集市赶集做生意经过五家子时,经常有人到我们家歇脚。每到清明、春节时,几位祖父们也总是要去小营村的祖坟上扫墓祭祖,顺便也要看看那里的同族亲属。几位祖父上年纪以后,上坟祭祖的任务就落到六祖父身上了。六祖父逢年过节去祭拜祖宗的习惯完整地传给了他的长子白景川叔叔。景川叔八十多岁时还带领我们晚辈去梁西上坟,年年如此,直到自己不能走路了才停止。

每年春节三十晚上,各家都派人带上祭祀用的香纸、鞭炮、果品、佳肴,大家一起到距离祖坟不远的地方祭祖,先画一个大圈子,将烧纸打开放在中央,祭祀品放在上面,男左女右或蹲或跪排在圆圈以外,然后开始烧纸焚香,念叨一些祖上的功德,燃放鞭炮,最后,大家一起向祖宗磕三个头后离去。不要小看一年仅有一次的这个仪式,这个过程不仅是对祖先的祭拜,也是教育子孙,传授家史,增进家族凝聚力的课堂。祖上许多往事都是我们跟白景川叔叔一同去梁西祭祖的过程中听他老人家讲述的。景川叔活了九十岁,是我族长寿老人。


遗憾的是六祖父当年并没有带景川叔到三台小营上过坟,所以,我族喀左县三台小营的祖坟景川叔不知道,其他人也不知道在哪里。大家只知道我们白氏家族近亲有三支,一支在喀左小营,一支在凌源五家子,还有一只在凌源喇嘛摊儿。

为了找到三台小营的祖坟,2000年前后,我曾经三次到喀左县平房子镇小营村考察,小营村是以白姓为主的蒙古族村落,白姓家族有三支,当时走访多人,包括最年长的八十多岁老妇都不知道与五家子有关联的往事,时间久远,两地的白家人完全失去了联系,寻找祖坟的事儿暂时搁浅。这也是当年家族里没有文化人,没有重视传承的结果。因此,我认为逢年过节要经常去扫墓祭祖,教育子孙记住家族的往事,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八八八年,曾祖父白永和一挑子挑着所有的家当,曾祖母背着还不会走路的二儿子(我的祖父),后面跟着的高祖母领着她的大孙子,长途跋涉至五家子梁西,投奔到家族里的一个侄子门下。在本家族侄子的帮助下,开荒山度日,结草芦栖身,历尽艰辛,育七子成人,各自成家立业,逐渐繁衍成了五家子村白姓大户。说来也巧,曾祖父生了七个儿子,没有女儿。曾祖父本家族侄子只有女儿没有儿子。所以,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只有曾祖父的血脉延续下来了,但是,族人从来也没有忘记曾祖父叔侄互相帮助的故事。因此,每当清明、春节上坟时,我族人都同其他祖坟一样祭扫他们(按辈分我们也称他们祖父母)的坟墓。

清朝末年,民国时代,兵荒马乱,为了家人安全,并增加劳动力,延续香火,各家都希望多生男孩。天随人愿,曾祖父生了七个儿子。七子长大成人各有所长,老大孝敬长辈爱护弟弟,兄弟团结;老二带着老三做买卖充实家用;老四天生善辩,说理告状打官司,没理辩三分;老五体魄强悍,抡起镐把没人敢到跟前;老六同老五一样,膀大腰圆,农忙时节,地里活计独当一面;老七尚小,送去读书,留作后备力量。正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七兄弟分工合作,家族力量一天天壮大。

有一次景川叔回忆说,那个年代有钱人家经常有被绑票的,有一天深更半夜马达子(绑票的)突然闯进粱西我们家老宅绑架抢东西,一阵混战之后,马达子不但没有抢到东西,反而被老六(我的六爷爷)绑了起来。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打我们老白家主意了。

一百多年以前我们祖上的老宅

二、祖父母的印记

一九二四年,我族从梁西搬到山下。大祖父早逝,我的祖父白国君掌管家业。祖父带领几个弟弟,每天早出晚归,农商两不误。祖父与三祖父合伙,关里关外进货做买卖,克勤克俭,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盖了三栋房子。分家时,祖父想大哥生在前,吃苦在前,把其中一栋瓦房给了大哥家;又想七弟最小,父母去世早,就把另一栋瓦房分给了最小的七弟;自己留了一所七拼八凑的草房。村里人都认为祖父办事开明,处世有道。尽管把家里的好瓦房都分给了兄弟们,但分家后过起日子来,祖父家仍然实力最强,哪院有事都管。祖父风里来雨里走,奋斗一生,一心让儿孙过上好日子,没想到勤劳致富起了副作用,大发动(土改)时被定为富农,财产尽失。然而,金钱财富可以失去,勤劳向上的精神是谁也拿不走的。运动之后,祖父并不气馁,从头再来继续做买卖过日子。他常说“不怕背兴,就怕淡兴。”  这句格言对后代影响深远!祖父身高1米75以上,一生勤劳耿直,终年74岁。

祖母白葛氏,对弟妹们言语和气,面慈心善,困难年代,经常接济族人,远近都是好人缘。我清晰地记得,有一天早晨,祖母起床后去外屋地洗脸,脸盆是很老的,用了很多年的铜脸盆,祖母蹲在外屋地上正在洗脸时晕倒后再也没有醒来,显然是重度脑出血,那个年纪临终前没有受到疾病的折磨也是一种福报。祖母终年八十三岁,出殡用的是当地少有的松木棺材,送灵的上百人哀声不绝。

人行好事莫问前程,不用远去烧香拜佛,平日处事积德行善,终会有好的结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风雨人生》/上卷 中年以前的我/第一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qbo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