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借用周国平先生的一篇文章名,实乃太过于喜爱这句话、这篇文章和这种生活观。一如先生在此文中多次借用明末才子袁中郎著作中的原文,大抵也是因为喜爱和共鸣。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看周国平先生的文章的呢?可能是年岁渐长,迷惘愈深的时候,也可能是独行的火车上孤灯如豆,随时像会淹没在夜色中的时候.....从《灵魂只能独行》到《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愈往深看愈爱不释卷。
周国平先生被称为最受年轻人喜爱的哲学家,是有其道理的。他深知现世青年们的困惑和追求,对人性、情感、灵魂乃至财富都有独到而切合的思考。他说“人在世上生活,必须做选择和决定,也会遭遇疑惑、困难、挫折,皆需要力量的支持。......那些外在的力量,例如已经获得的权利、金钱、名声、地位,也许可以使你活得风光,但唯有内在的力量才能使你活得有意义。”他的哲学观,不出世,不入世,颇有道家的潇洒闲适,却也融入了儒生的胸怀抱负,和佛家的圆融超脱。正如他喜爱的明末大才子袁中郎,潇洒不俗,在遗世独立和适世通达间圆转自如。
“不是因为思考,所以痛苦,而是因为痛苦,所以思考。”他为青年们正名,那些迷惘、那些疑惑、那些世俗人眼中不正常的不甘或是孤独,并非常人眼中的“作”,而是因为出自灵魂的痛苦,所以才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才有那些“作”的言谈和行为。可,人生贵在行胸臆啊,如果能有一个潇洒不羁的人生,何必将自己禁锢在条框之中呢。
我们不讨论“我思故我在”还是“我在故我思”的哲学第一本位问题,也不纠结儒释道哪家更通于现世的信仰问题。所有的哲学均有其基础和存世意义,只在于你的内心倾向,正如所有的生活方式都有其利弊和相应的维护者,只在于哪一种能让你更为享受生命的光彩。
我想,选择让自己胸臆之间更为顺畅的生活,必不会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