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讲利哈乔夫的《论教养》,带着学生一起去感受什么是真正的教养,突然发觉很多无教养的反例,我们都不可避免的踩中,在生活中不自觉地践行着无教养的行为,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都缺乏教养。比如不知道关心自己的家人,肆意挥霍家人对自己的爱,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吃饭时发出嘎嘣脆的声音,肆意浪费别人的时间……这些都是缺乏教养的表现。
我曾经有一次坐公交车的经历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这点。那天,车上很多年轻人坐在老弱病残孕座位上,他们不顾旁边站立的抱着小孩的人和年纪大的人,选择性地失明,视而不见。这样的行为让人感到不舒心。然而,又有一次乘地铁时,我碰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年轻人。他看到我抱着孩子,主动给我让座。虽然我和他年龄相仿,但他的行为真的让我感激不已。他年轻有活力,却能关心别人,真正体现了教养的意义。这样的人总是让人觉得温暖,值得学习。
正如利哈乔夫所说,一个人是否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家里的表现。如果他在家里对家人有礼貌有尊重,那他才是真正有教养的人。因为只有懂得尊重家人才有资格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我们经常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外人,却把最糟糕的一面展示给家人。我自己也不例外。讲课的时候我自己也十分汗颜,想到自己因为一天的忙碌,回到家之后还需要立马投入到家务当中,孩子的一些风吹草动就像被拉绳的炸弹一样,随时可能被点燃。很多时候我也恨自己在外面能压抑住怒火,为何回到家却无法控制自己?在利哈乔夫的笔下,我认识到了这样的行为其实也是一种缺乏教养的表现。也许教师就是喜欢教训别人,我也变得絮絮叨叨起来,但这并不是一种好的行为。想想我为家庭付出这么多,因为爱发脾气,有时候惹得家人不快,有时候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我应该改正自己的不足,尊重并爱护家人。
我还想到有些人在家里看着家人做饭、洗衣,却对此置之不理。他们坐享其成,等着享用家里已经准备好的食物。这样的行为也是缺乏教养的表现。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不仅表面上的尊重,更是内心的真正尊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才能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在读完《论教养》后,我深感自己在教养方面的欠缺。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常常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但往往忽视了对家人的关心。经过这次阅读,我深受触动,意识到了自己在家庭中表现得不够教养。
《论教养》让我明白,教养不仅体现在对外人的礼貌和关心上,更体现在对家人的尊重和呵护上。我们不能只将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外人,而把最糟糕的一面展现给家人。只有真正尊重并关心家人,我们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家庭关系。讲罢这篇文章后,我深深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决心改正自己的不足,成为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
教养是一种修行,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地实践和提高。我深深地意识到自己在教养方面的不足,但也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就能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