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非常火的一段话:
突然有种想放牛的感觉,没有生活压力,没有江湖套路,没有爱恨情仇,没有你争我夺,只关心我的牛还在不在,以我的智商,只放一只,多了我也数不过来,它吃草,我睡觉。悠哉悠哉……并配以插图如下
虽然看上去极富调侃的意味,但同时也反衬出现代人们巨大的生活压力。近30年来,大到国家,小到家庭,无一不让人感受到社会的巨变。餐桌上变得丰富了,衣着变得光鲜亮丽了,计划生育政策使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于无声中得到了改变,再也听不到孩子们撕心裂肺的哭声了,但似乎也听不到成年人爽朗的笑声了。
回首往事,最开心的应属学生时代,特别是小学,可以在离家最近的队小学完成。每天都可以和自己的家人生活在一起,感受亲情的温暖。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期的中国乡村,整个小学阶段只有三门课程――语文、数学、自然。体育、音乐自不必说,当然属于娱乐范畴。作业很少,通常都能在掌灯之前结束。一般来说,八点到九点左右就是小伙伴们最最快乐的时光。我们喜欢的游戏有“传电”、“捉迷藏”、“吊杏核”,还有“跳房子”,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锻炼大脑,因为玩得开心,大门牙都被小伙伴的铁环撞掉了,好像也不觉得疼。也不敢让大人知道,跑回家偷偷漱漱口就算过去了。好在正处换牙期,否则一颗牙也算是毁了容了。这件小事如果发生在当下,就不知会惹出多么大的麻烦来呢。一定先是拍照留证据,接着发在微信圈中进行质问,然后还会牵扯到医疗费用的赔偿等一连串的问题。社会真是进步了,人们学会了维权,却也少了些许人情味。
当时的生产方式还以集体制为主,每到夏收时节也是我们小孩子最开心的时候,因为相对贫困的生活,人们总是缺吃少穿,夏天的日子会比较好过一点,而且由于社员们需要抢收粮食,家家户户都不用做饭了,由队食堂负责全队人的伙食,我们小孩子也可以趁机打个牙祭。印象最深的要算是枣卷,就是在花卷里面卷入一些蜜枣,那在当时可算是美味了。
队里有文化的人很少,大多都只是扫盲的程度,“知青返城”已接近尾声。我的父亲是复转军人,虽没多少文化,但是依然很看重教育,尽力供我们兄妹完成学业。初中要到离家稍远一些的乡镇学校住校,一周回一次家。交通很不方便,一辆大轿子车什么时候都塞得满满的,连插脚的地儿都找不到,班车哼、哼的喘着粗气,缓慢的行驶在乡村搓板路上。每次等车,心都像提到嗓子眼儿一样,紧张的要命,生怕坐不上车。而拥挤的车厢,浓郁的汽油味都会让我掏心挖肺的呕上半天。到今天想起来依然会感受到嗓子干涩与刺痛。
人类是具有学习的欲望和本能的,那时的我们没有令现在孩子眼花缭乱的教辅资料,没有足够的必刷题,没有手机、电脑,但是我们有学习的欲望,并非我们比现代的孩子更爱学习,而是因为我们有适度的调整和缓冲的时间,可以做到张弛有度。今天的学生,玩耍对于他们来说都成了一种珍贵的奢侈品,作为一名教师,我已经无法将鲁迅先生的名言“玩就玩个痛快,学就学个踏实”说出口了,挂在嘴边最多的一句话变成了“如果不努力,怎么考得上高中呢?”既苍白又无力!
窗外天气晴朗,尽管已经进入十一月,杨树早已落光了叶子,但只要不刮风,气温一般都在5度以上,房屋里暖气也很足,物质条件颇丰。每当周末,我要求孩子们到辅导班里来学习时,一些胆子比较大的孩子总会很委屈的向我申诉学习生活是如何紧张,要求还他们每周仅有的半天玩耍时间。我一方面渴望他们能做到由衷的热爱学习,另一方面又常常因现代孩子学习的辛苦和生活的单调而觉得悲哀。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座机电话、传呼机和电脑已经算是很高级的电子设备,只有万元户才可能有那样令人羡慕的配置。那时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大多数人还是生活在一个水平线上,我常常能够听到从某一扇密封效果很差的窗户飞出的发自内心的快乐的笑声,因为生活压力小,人们穷且快乐着!但是,想想现在的自己已经多久没有痛快的笑过了?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默默地想着怎样安排一天的工作,考虑今天应该做些什么,才不至于让自己觉得空虚和慌张。如果有一天什么也没做,就会感到不安,好像犯了错一般。怀念从前的快乐却是再也难得有那样的体会了!这不仅令我想起木心写的一首名叫《从前慢》的经典现代诗
从前慢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今天的人们,生活水平比较上世纪末不知提高了多少,却越来越品味不到快乐了!从小学生开始,每天繁忙的学校生活之后,几乎全被各科作业所占据。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广告词,使无数家长面对孩子的成绩如临大敌,很多学习比较被动的孩子所面临的现状就是,老师、家长急得要命,孩子却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高中生听不懂课程似乎已成常态。孩子们几乎连玩的时间都没有,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却只能接受三分之一的知识结构。玩也没玩好,学也没学好。而家长们为了让孩子尽可能多学到一点知识,所有家务全包,最终导致绝大多数孩子缺乏相应的自理能力,家长们越是催促,孩子越对学习产生反感,“家”变得不再温暖,时常充斥着火药味。
怎样才能改变这一畸形的生活态势,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