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不拆不成器阅读书籍收录
打造个人IP,怎样搭建知识体系更容易?搭建体系的1个方法2种方式

打造个人IP,怎样搭建知识体系更容易?搭建体系的1个方法2种方式

作者: 涂乐 | 来源:发表于2020-04-30 08:19 被阅读0次

    01  搭建知识体系并不难

    最近参加线上学习时,几乎每个老师都会提到“知识体系”这个词,并强调知识体系非常重要,尤其是想要打造个人IP的人。每次听到搭建知识体系,就会觉得很难、很复杂。但事实上,只要掌握好的工具并不难。

    知识体系是指把一些零碎的,分散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有联系的整体。这让我想到了一个游戏《部落冲突》。游戏中,玩家要建立一个自己的国家,建设各种建筑物,比如生产军队的兵营、用于防御的炮台,等等;同时,还要合理规划建筑物的布局,让其形成良好运作的整体;建设好后,可以防御侵略和攻打其他国家,不断壮大。

    建立知识体系就是在大脑中建造一座功能完善城市。其中不同功能的建筑物是各个知识模块;城市的道路将各个模块连接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当城市所有的功能区都建好并连接在一起以后,知识体系就搭建成功。遇到问题时,无论身处哪个位置,都可以迅速找到需要的内容。

    由此可知,想要搭建好知识体系,有两个阶段:

    第一个,储备不同的知识模块;

    第二个,将模块链接成整体。

    搭建知识体系,有两个最常见的方法,第一个,做主题阅读,然后做笔记,慢慢的搭建;第二个,借用他人的体系框架来填充和打磨。

    这两种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没有给出如何找到知识间的链接点,让其有机融合,而不是机械拼接。机械拼接是直接把砖堆放在一起,而有机融合是用泥浆把砖砌在一起,前者一推即倒,后者却牢不可破。

    所以,搭建知识体系最关键的不是储备多少内容,而是如何找到知识之间的关联,也就是连接点。链接点的质量决定了知识体系构建的速度和规模。可以这样说,找到合适的连接点,知识体系自然形成。

    如何找到知识之间合适的链接点呢?答案是——隐喻。

    02  隐喻一个强大但被忽视的学习方法

    隐喻是比喻的一种。说到比喻大家都不陌生,它是一种修辞手法,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通俗的说,就是打比方。

    比喻中有三个要素:一是想表达的事物(本体);二是比喻词,即彷佛、好像(喻词)等等;三是被比作的事物(喻体);两种类型:明喻和隐喻。

    明喻是直接告诉对方我在使用比喻,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就像、好像、好比、好似、恰似、如、有如、犹如、仿佛......

    举例:他(本体)动也不动,彷如(喻词)石像(喻体)。

    隐喻又称暗喻,即不告诉对方我在用比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喻词用是、成、成为、变为等词代替。

    举例:母亲啊!你 (本体)是 荷叶(喻体), 我(本体) 是 红莲(喻体)。

    明喻和隐喻的差别在于喻词不同,那喻词的不同对一句话的含义究竟有多大影响呢?

    《鬓边不是海棠红》中有一个情节,程凤台要去给日本人走货,赶不上商细蕊的新戏《小凤仙》,于是在程凤台走的前一天晚上,商细蕊单独给他演了一场。唱戏时,旁边的人问程凤台,新戏有没有点样子,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别人是演什么像什么,唯独商老板,演什么是什么”。这两句话知识一字之差,表达的含义却完全不同,这句话中,“像”是及格,而“是”是优秀。

    可以这样理解,隐喻中本体和喻体之间用的是等号,也就是本体=喻体;明喻中是约等号,即本体≈喻体。所以,隐喻对喻体的选择更加严格,能够促进更深、更全面的思考,学习效果更好。这也是为什么说隐喻是强大的学习方法,而不是比喻或者明喻。

    那么,隐喻在学习上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对于隐喻,很多人有一个误解,认为它只是修辞手法,事实上,它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模式

    《学会如何学习》这本书中说:隐喻可以知道的事物和正在学习的新概念联系起来,有助于学习更快;想到一个隐喻,可以更容易对“真实”的概念进行复杂的思考,并开始理解更困难的概念,有助于你更快地掌握它。

    隐喻是用简单、具体的模型来理解复杂、抽象的知识。比如:前面用建造城市来说明知识体系构建过程。其中建造城市是已知和简单的;知识体系的构建,是复杂和未知的,两者结合后,复杂的概念变得非常容易理解。

    这个过程中,已知的事物起的是桥梁的作用,将新知识从知道这一头送到理解那一端,这也是大脑认知的过程。

    并且,这个桥梁不是一次性的,其他的知识也可以使用,使用同一个桥梁的知识,大脑会自动思考它们的关联,产生链接形成整体,也就是知识体系。

    03  借用+创造打通学习的任督二脉

    说了这么多,到底要如何建立隐喻呢?有两个方式:借用和创造。

    1. 借用

    借用是你的东西,我借过来用一下,不对这个东西做任何改变。方法中是指从生活中借一个熟悉事物理解新知识,不对熟悉事物做任何改变。

    做法如下:

    第一步:搞清楚新概念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特征?

    第二步:熟悉的事物中,哪个的特征和这个概念相似?

    第三步:将熟悉的事物与新概念对比,不断打磨找到最符合的事物

    前面说明知识体系这个概念时,就是借用的方式。首先,说明什么是知识体系,这是在清晰知识体系的含义和特征,共有两个体征:建立知识模块和链接成整体。其次,选择了熟悉的城市来隐喻知识体系,其中知识模块是各种功能的建筑物,模块链接用道路体现。

    在想到城市这个隐喻之前,还想到用拼图、积木做隐喻,但拼图无法体现知识体系的立体性;积木不够庞大和多元化,所以都放弃了。

    找隐喻不是一次性过程,而是不断更新的过程,每找到一个隐喻,对新知识的理解就会更深一层。所以,无论是找隐喻的过程还是结果,对学习都是非常有益的。另外,隐喻是桥梁,一个知识的桥梁越多,能够链接的知识就会越多,知识体系就越庞大。

    2. 创造

    创造是用自己已有的东西,造一个新东西出来。方法中是指用熟悉的事物,为新知识创造一个新形象。

    很多知识会找不到合适的隐喻,也就是找不到用来理解的熟悉事物,这时,就要用创造的方式。

    最近在学习日语,日语中有很多需要记忆的句型,仅仅靠死记硬背效率非常低,还容经常混淆。当使用创造这个方法后,不仅不再混淆,而且记忆的更快、更牢固。

    举个例子:这个句型,表示即使……也……的意思。

    根据词语的变形,用熟悉的事物为它们创造新形象。其中:

    第一个,动词て形是警察,动词て形通常表示命令的意思,而警察经常命令别人。

    第二个,是警司,动词なくて是动词て形的否定形式,领导经常否定批评他人,警察的领导是警司。

    同理,第3-5个分别是丑女、潇洒哥和屌丝。记忆方式编故事:即使丑女、潇洒哥、屌丝遇到了警察和警司也依然趾高气扬、不屑一顾。

    创造新形象可以清晰区别抽象符号,不易混淆,同时把新形象编一个小故事,可以轻松的记住这个句型。

    看到这个例子你可能会笑,觉得不符合常理,但正是因为它不符合常理才容易被记住,因为,对于新鲜、好玩的东西印象才深刻。所以,使用这个方法时,越好玩,越不符合常理效果越好。

    具体做法:

    第一步:搞清楚新概念的含义?(动词て形通常表示命令的意思)

    第二步:找到和含义相符的熟悉事物,可以是人、动物或者物品?(警察经常命令别人,和动词て形含义相似)

    第三步:用创造的新形象编一个故事,故事越生动、离奇越好。(即使丑女、潇洒哥、屌丝遇到了警察和警司也依然趾高气扬、不屑一顾)

    这两个方法中,借用的使用范围广,即适用于理科,也适用文科,所以它可以将各科的知识都联系起来,形成综合性的知识体系,就像综合性大学一样,有各种各样的专业。

    创造,主要适用于文科的学习,特别是分散且需要大量记忆的内容。所以它更适合搭建同一个领域的知识体系。

    用熟悉的事物理解新知识,可以更好掌握新知识,同时通过熟悉事物这个桥梁可以将不同的知识链接到一起,形成知识体系达到万物归一的状态。抓住隐喻这把开启联系的钥匙,开始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打造个人IP,怎样搭建知识体系更容易?搭建体系的1个方法2种方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kpa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