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会恐慌购买?

作者: 黑岛周记 | 来源:发表于2020-04-18 21:53 被阅读0次

作者 | 怡洁Yuki

图片来自 怡洁Yuki

在英国正式实施封城之前,各大媒体头条都是民众们前往超市进行「恐慌购买(panic buying)/囤货(stockpiling)」的照片。

每周必到超市补给粮食的我更是亲自见证了这样的行为。每周超市行也成了我对英国疫情的一种另类记录。也正因为此,每一次前往超市时我的心情都是既紧张又兴奋。

与此同时,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导致人们出现恐慌购买或是囤货的行为

也许,最关键的就在于「恐慌」这两个字。当我们害怕或不知所措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乱了脚步。

就像是直到现在为止,英国政府既无法告诉民众究竟「封城」需要多久的时间,也无法确切地估计疫情什么时候才能稍作缓解?即便政府一再强调,「事情在变好之前必先要经历更坏(Things to get worse before getting better)」。

但是所谓的更坏是要坏到什么样的程度?什么时候才是最坏的时刻?而人们什么时候才能看到那道「胜利的曙光」?

在这些问题无法被解决前,人们陷入担忧与恐慌之中不是没有道理的,尤其是当英国的确诊病例及死亡病例不断攀升时。

这也不难怪在英国尚未封城之前,人们会进行恐慌购买/囤货。

毕竟,人们无法得知封城后将会怎样,也正因为此如何为封城之后的自己及家人做怎么样的准备就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图片来自 怡洁Yuki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拿食材的准备来说,我们应该准备多少的米、面、油?购买多少的面包?我们应该准备一个星期的食物,还是应该准备更久的食物?

对此,英国专家曾建议人们可以准备两周的食物。但问题是,两周的食物具体意味着什么——它具体是指多少公斤的米、多少根黄瓜、多少袋番茄、多少盒鸡蛋?而又有谁可以详细解答这样具体的问题?

很显然,回答这些问题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我们是否很了解自己的饮食,每一天的饮食,甚至是每一顿精准到量的饮食?

只是,即便我们对此能够了如指掌,但到了超市以后,尤其在看到每一个人都是大包小包的时候,我们真的能很淡定地只购买自己计算好的食材吗?

再说了,谁知道这一次的购买之后,下一次是什么时候?而谁又知道下一次还能不能买到自己所需要的食材?万一不行的话,我们是否应该每一样东西都多买一点,哪怕是平时不常吃的东西是否也应该先预备着?

就这样,你买一点我买一点,超市货架上的存货就越来越少,而空置的货架让前往超市的人们更是感到恐慌不已。

图片来自 怡洁Yuki

Chris Morley在他所撰写的《为什么囤货并非如其所想的疯狂、自私的行为》(Why stockpiling is not the crazy, selfish behaviour that it seems)一文中提到,造成空置的货架也许并不是因为某一个人的疯狂购买行为,而是当大部分的人都不断地去比平时多买一点,外加上偶尔有些人的疯狂购买;于是,当超市补货速度远远低于人们购买的速度时,货架上只能出现空无一物的现象

尽管如此,空置的货架与恐慌的民众最终造成了疯狂购买/囤货的「滚雪球效应」。

只是,这个雪球会滚多大,而它又在什么时候会停止?

这不仅需要人们恢复理性、超市上架速度提高,还需要政府、超市管理层、供应链等等环环相扣的对应措施的执行。

就比方说,前两个礼拜开始,英国各大超市纷纷张贴出「限购令」——每人购买任何物品的数量在3件或4件以内,不同超市的限制略有不同。

即便如此,我们还是看到某些物品的货架总是贴上「售罄」(Out of stock)的标签。

图片来自 怡洁Yuki

此外,当我们无法清楚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样的准备之时,我们很容易会采取「跟风」的购买行为。也就是说,我们会「参考」别人的购物车的内容去思考自己购物车的内容。

当我们看到别人在疯狂地囤积某一样物品时,我们很有可能也会同样去囤积那样物品。这就好比像是,英国各大超市中谜一样走俏的「卫生纸」。

前两个礼拜,我在结账时就听到我身后的顾客对他的朋友说,他每天都会来超市买一包家庭装的卫生纸(24卷/每包)。

我不知道他这样的行为持续了多久,我更不知道他要继续这样的行为到什么时候,等到他家上下堆满卫生纸的那一刻吗?

最后,回到我自己的「囤货」上,我究竟有没有因恐慌而过度购买?

有,也没有。

一开始,看到空空如也的超市货架时,我的确有点慌。正如上述所说的,我不知道这样的情形会持续多久。

于是,在购买食材的时候,尤其是当我看到自己平时会吃的黄瓜和番茄等等,我就会忍不住多拿几根或是几包。而以往不太吃的零食,例如曲奇饼干或玛芬蛋糕(muffin),也会多拿上一、两盒。

图片来自 怡洁Yuki

此外,我还差一点加入「抢蛋军团」中。因为两个礼拜前,我发现鸡蛋货架又一次的空空如也。而对上一次我遇到鸡蛋货架被清空的情形,是在英国尚未封城之前。

很担心鸡蛋也将如卫生纸、洗手液等成为缺货产品的我和先生,在询问了超市员工后得知,鸡蛋不是没有,而是超市开门后大家首先抢购的就是鸡蛋。

换句话来说,只有早起的人们才有蛋吃。

因此,我和先生当下便决定要加入早起的「抢蛋军团」中。

但在过了一个晚上之后,我又改变了注意——等下个礼拜去超市查看后,再视情况而定。

事实证明我之后的决定是正确的。

因为在我隔了一个礼拜前往超市后发现,尽管鸡蛋的数量和种类跟以往比是少了一些,但至少货架上鸡蛋的供应尚算充足。

这意味着,我和先生的确不需要加入原本计划的「抢蛋军团」中。

图片来自 怡洁Yuki

然而,即便我没有囤积大量的食材,可最终还是有出现了「伤亡」。包括一根黄瓜和一包番茄不幸「阵亡」。

此外,零食也不得不在我家先生的持续努力下才确保将其「消灭」于保质期之前。就在黄瓜和番茄「牺牲」后,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购买行为。

于是从上个礼拜开始,我一进入超市就不断地提醒自己,「我每个礼拜是会前往超市,我只需要购买一个星期,亦即7天的食材即可」。

正因为我对自己每天的食物是了如指掌的,所以,我也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购买用量。

但最重要的是,超市上的货架渐渐恢复往日的充足供货量,让原本稍有不安的我逐渐放下心来

而对于日用品,我向来有着囤货的习惯。

一来,是因为它们的保质期不会像食材那样的短暂;再者,看到一定数量的囤积能让我有一种心安的感觉。但我始终认为这样的囤积行为并不是一个好的习惯

于是,从现在开始我对自己的日用品进行详细记录。在我看来,能解决自己因不安而疯狂购买/囤货的方法就是,让自己清楚知道每一样物品的使用时长,也就是做到心里有数

随后,我发现当自己心里有数时,慌张的感觉自然而然就会减少,而当慌张减少时,囤积的欲望也就逐渐下降了

正因为由恐而慌是人之常情,所以我们需要找到让自己心定的那块基石。

以下就是我应对恐慌购买/囤货的「定心基石」:

  • 了如指掌自己的食与用;

  • 尽量维持原本的饮食及作息习惯;

  • 在遇到慌乱时,不要乱了阵脚,并相信对应的政策会随之而来;

  • 稍作等待,正如英国人常说的「sleep on it」,中文的意思就是当遇到自己想不通或难以决定的事情时「先放着、睡一晚再说」。

相关文章

  • 为什么我们会恐慌购买?

    作者 | 怡洁Yuki 在英国正式实施封城之前,各大媒体头条都是民众们前往超市进行「恐慌购买(panic buyi...

  • 为什么我们会恐慌?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了我很久。 最近疫情防控,生活和工作的快节奏突然停止了,无需必要,就不出门,家里憋...

  • 【20180610】大道至真

    我们为什么会迷糊?为什么会恐慌?为什么会占有?为什么会你死我活地争夺?……各种为什么,最后都归到一点,那就是失道啦...

  • 我为什么会恐慌

    16年的七月份,我踏上了去深圳的高铁。终于,我如自己对别人说的那样,逃离了自己生活了22年的城市,来到了这个快节奏...

  • 顾客为什么会购买?

    单位临时有一个大型会议要举办,以前我做过礼仪队,自然而然又被选上了礼仪队中的一员,哭笑不得,年初我做礼仪队的时候,...

  • 顾客为什么会购买

    顾客需要腾出一只手:很有意思,我在超市的时候也经常遭遇这个问题,两只手拿着几件东西继续逛,不想再去门口拿购物车,但...

  • 高效能教练:学会自控力的这9个技巧,10周掌控你的时间和生活(二

    这是我每天一篇文章的第145天 为什么我们沉迷于游戏而不可自拔?为什么我们会疯狂购买打折商品?为什么我们会不断地刷...

  • 上课之目标用户

    今天副业的团队长给我们讲目标用户。目标用户是什么,就是购买你产品的人。人家为什么会购买你产品呢! 001 ...

  • 松柏先生品牌心得:洞察的核心是欲望1018

    在品牌营销领域,洞察是一种动态的研究,也就是动态跟踪消费者为什么会购买我们的产品、为什么会愿意重复消费、为什么还有...

  • 消费元凶

    我们为什么会不停购买?是什么让我们这样痴迷购物?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1.如果能让成年人像孩子一样购买商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我们会恐慌购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kqzv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