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心理专题月刊筛选池
“为什么咨询师不告诉我现实层面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什么咨询师不告诉我现实层面问题的解决方案?”

作者: 陌山心理 | 来源:发表于2018-09-21 20:15 被阅读539次

荣格曾说,心理学的规律表明,若是不能将内在情境意识化,他就会发生为外在命运。这句话还可这样理解,若是我们失去了对内在情境工作的机会,包括其中的阴影和情结,那么,就等着被阴影所笼罩吧,厄运将是不可避免。

这个问题听起来很奇怪,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自己有什么问题,他怎么会来求助咨询师呢?

但是事实上并不尽然。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认为一个来访者之所以想要来求助,之所以遇到了困难正是因为他不清楚自己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咨询师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帮助来访者搞清楚,他现在面临的问题到底是什么。一旦他问题搞清楚了,要怎么去解决,并不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所以,咨询之中,咨询师会不断帮助来访者梳理他要处理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正如之前说过的,不管什么心理问题,从根本上来讲,都是一个人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谁(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其他问题都是在这个问题上的延伸。

一个人如果不清楚自己是谁,自己是怎样一个人,你让他说出自己的问题是什么,他只能描述出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而非真正需要核心问题。随着心理咨询的进行,来访者逐渐能够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就能够从根本上意识到自己的核心问题。

由此咨询师第一个任务是帮助来访者搞清楚他的问题到底是什么。但这是一个比较长期的工作,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解决的。所以,关于来访者的问题会在两个层面上展开。

Photo by Lucent Grey on Unsplash

第一个层面,来访者来到咨询室肯定会带着一个问题,他也不会觉得自己不知道自己的问题是什么。

比如,一个来访者来到咨询室跟我说,ta最近情绪不好,跟家人的关系出现问题,或者ta身体出了问题特别不舒服,等等。

看起来,来访者是知道自己的问题是什么的。但是,这是一个现实层面的问题,或者说外在问题,这不是心理咨询中需要真正意义上解决的问题。

现实层面的问题或者外在问题,只是内在冲突的一个表现

咨询师需要通过来访者表达主诉之后,了解来访者外在的一个表现之后,为来访者做出一个翻译,把外在的问题翻译成内在的问题。这个过程,就是心理咨询的一个工作过程。

举个例子,一个来访者来到咨询室,ta的情绪非常糟糕,ta说想让自己的情绪好起来。

咨询师可以做什么呢?

看起来咨询师好像无从下手,因为这是来访者的情绪,它没有在咨询师的心里面。

咨询师可以通过来访者的表述,了解到:ta什么时候开始情绪不好的,发生了什么,怎么情绪不好了。

这样咨询师就能够了解到来访者情绪不好,是因为遇到一个现实中的困境,比如说跟父母关系闹僵了,或者夫妻关系不好。

当咨询师发现这一点之后,咨询师就能通过一个外在事实将来访者问题从外在转化成于关系有关的问题。

这样就进入了第二个层面,也是心理咨询真正需要解决的层面——心理层面的问题。

本来是感觉上的情绪问题,现在变成了于关系有关的问题。

比如说,来访者因为工作原因要离开父母,到远方工作,在这个节点上,ta出现了情绪问题。

这个时候,咨询师就能够从一个情绪问题翻译成一个关系中的分离问题。

再往深处走的话,与父母分开并不是现实层面不知道自己如何照顾自己,来访者也知道在现实层面如何照顾自己,而是在感觉上,来访者也许会产生一种感受是,一旦分开以后,好像这个关系就完全断裂了。

或者是一旦分开以后,好像ta就六神无主了,ta完全找不到北,脑子动不了了。好像ta此时的状态处于一个幼年的状态,ta没有办法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用自己成年人的眼光和心智去感知外界,都是靠父母告诉ta的。

当ta有一天被迫离开父母的时候,ta就可能一下子产生了一种慌张的感觉,感觉到非常的无助、无力,进而产生了情绪反应。

这是一个连续的发展的过程。但是这个来访者也许只能告诉咨询师,ta情绪不好,没有办法告诉咨询师,长久以来对ta产生支持的人,可能是父母可能是别人的离开,让ta回到一个很早期的、很无助的、一旦离开他人就无法生存的那种心理状态。

这个部分往往是很难被来访者觉察到,需要通过咨询慢慢让来访者意识到,这是心理咨询的其中一个历程。

简单来说,来访者来到咨询室求助,从本质意义上,他能告诉咨询师的往往都是外在现实问题,而非内在心理问题。心理咨询的其中一个历程就是帮助来访者找到与外在现实问题相对应的内在问题,并且用一种来访者能够了解,能够听得懂,能够感知到的方式告诉来访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咨询师不告诉我现实层面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lat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