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改变

作者: 曹英会 | 来源:发表于2021-03-29 12:42 被阅读0次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触发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线上教学。教育形式变得有了更多种形式,可以是线下教学,也可以是线上教学,甚至是融合线上与线下两种形式的教学,模糊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边界——“学生在哪里,教育就可以在哪里”。让我们不得不走进了解混合式教学。

    在我的印象里的混合式学习,就是指是一种结合了技术融入课堂让学生更趣味性进行学习和体验的模式,但通过读《混合式学习》这本书了解到:其实,混合式学习有数千种,内容、规模、使用技术、学习空间等各不相同。而非是将课堂变成技术为主的阵地。

    例如:站点轮换混合式学习要求学生按固定的时间表学习,任课教师会根据制定好的时间表,指导学生混合式学习。就像乘坐火车一样,按照列车时刻表通过每个“站点”,比如教师讲课站,自主学习站,合作学习站等,其中至少一个“站点”是在线学习站。这种模式在针对年纪较小的学生教学中最为常见,因为老师已经很熟悉全局调度或者指导轮换了。

    所以混合式教学不只是技术,而更注重任务,一个合理的任务可驱动学生们更好地投入学习,更全面地挑战自我。书中有这么一句话,再新颖的技术,都会过新鲜感,孩子们的热度都会退却,只有不断变化的任务,才能让孩子们永保探索欲去追随课堂的环节走下去。书中有这么一段话:低效的学习不只是孩子觉得太难学不会,还有孩子觉得太简单,学起来无聊,所以相对于教师来说,分层教学一直在提,但我们是否做到真正分层。分层要求我们做到:真正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任务分层次,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

    那么分层互动”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一种课堂教学的策略。这里的“分层”是一种隐性的分层,首先,教师要通过调查和观察,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及社会环境,将学生按照心理特点分组,形成一个个学习群体。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形式,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为每个学生创造整体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学生间人际互动,利用了学生层次的差异性与合作意识,形成有利于每个成员协调发展的集体力量。

    而我们应该如果利用混合式教学来更好的完成分层教学呢。让任务有效性则尤为重要。任务由浅入深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放缓形、基础型、提高型、拨尖型。向好、中、差三组学生布置三种任务,在分层练习中,我们应积极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突破,从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并为好学生设置较高难度的任务,让其有挑战意识,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

    理论不一定太服务与课堂实践,但肯定会催发理念。在初接触《混合式教学》技术工具辅助教学实操手册时,我感觉这本书不是实操手册,而是推进理论,让领导接受并认可混合式教学的一本推广书,甚至是想粗略翻读。

    可慢慢的,当我读进去之后,我就产生了去实践的强烈欲望。选择软件的时候,我才发现,书中介绍的很多知识其实还是很辅助于我们课堂的。

    软件的选择只要是有益于学生学习,并且必须选择服务于学生学习的,而不是只为了应用技术。任何技术与教育都有优与不足,所以我们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扩大其优点,改善其缺点。

    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混合式学习结合线上学习和线下课堂学习的优势,充分发挥了线上学习的优势,提供丰富优质的学习资源、教师随时掌握学生学习进度和知识巩固及提升情况,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积极性。混合式学习通过线上提供与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源,如教学案例、教学视频、教学课件、习题库、知识测试等学习资源。丰富优质的学习资源支持下,学生通过随时随地的学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混合式学习可以节约传统课堂教学中不断重复性知识内容的时间,使学生和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延展性知识上。通过线上学习、习题巩固、学习测试、学习评价和学习反馈,学生根据自身薄弱环节,可以进行重复学习和反复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所以,我们作为教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面引导即可。

    教育的课堂也是一阵春风胜过一阵春风,中国的教育从填鸭式满堂灌,发展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引导者的教育理念,混合式的教学理念已步入课堂,所以为了适应新教育,我们教师只有更多的读书,培训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读书不仅是输入,还是输出,读进去输出来。所以,在读了《混合式教学》这本书之后,我努力在课堂上多进行与学生们互动的课件操作。

    混合式教学亦可以让评价更系统,读混合式学习15-20页,倒让我想到了希沃的班优,能智能评价学生的当堂表现情况,这是我们教师的人脑统计达不到的效果。以前很多时候课上评价不是意犹未尽,就是半吊着的感觉。但是好像智能科技再帮我们整理评价一翻,评价就完整系统了。这样,我们每个教师每个学生都是期待中进入校园。

    但无论如何,我们要明确的是:我们不是为了运用技术或展示技术而运用技术,而是要让技术真正服务于教学,解决教学中棘手的问题,如:难以呈现的情境,难以解决的重难点,难以创设的作业,难以趣味化的任务,难以系统性的评价……这些我们都要切实完成,而不是摆花架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反思与改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lcbh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