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山娃的蜕变》,讲述了1998年,在私营经济蓬勃发展的温州,18岁的文白,一位从没出过远门的山里娃,只是因为有一个梦,受到电视和书的影响,独自一人闯荡温州的一些经历,让一位懵懂无知的山里孩子最终成为了一名敢想敢做的现代青年。
第四十八章 新厂后山有古樟 千丝万缕终落定
文白到宿舍,刚坐下,只见一个矮个子新人拿了几瓶可乐递给成言,成言挨次发给我们几个人,还和我们说:“今天晚饭就不用烧了,待会吃面条。”
“谢谢成大主管,”文白开玩笑说。本想问他要自己来干嘛,向阳不是挺好的吗,自己是真不想来,可话到嘴边还是没说出口。挑明了不是很为难吗,心里有数就行,人家又不知道你的想法,如果还想踏实干,人家要你来,反而要感谢人家才对。
文白没事,就四处转了转,里面有个板材厂,还有个纸箱厂,后面是座小山,山脚下一颗大樟树,茂密的树荫下有个水洼地,四边用石头围起来,但没看到有水源,水很清澈,难道是地下水,有可能,以前家里也见过,这是很难得的。
文白走近,手探下去,凉飕飕的,感觉真好,就像老家河里的水,文白趴了下去,吹开水面的漂浮物。“咕咚咕咚”喝了两口,没有家里的水甜,还有点泥土味,不过在这儿,这水应该是最优质的矿泉水了吧!
水洼边靠近大樟树,被人垒起了一米高,上面有个青石板,很干净,应该是附近的村民洗东西的。文白坐了下来,思绪万千,哎!这时候,如果手里有本书多好啊,自己这三个月真没好好看书了,只是偶尔在慈湖的地摊上翻翻。
难道这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明显不是,可接下来该何去何从呢,是任由摆布,还是走出去,重新来过。留下来,到过年大概省省能余1000块钱,可这儿真不是自己想待的地方,不仅什么也学不会,反而在这种环境下,可能还会变坏。
如果走出去,年底就三个多月了,又能干什么呢,心里真没底,虽然来温州三个多月,可毕竟自己还是顺利的,找工作真没什么经验,虽然也从厂里这些人的嘴里听到一些,但似乎都离自己很遥远,他们都有亲戚,有老乡,自己什么也没有。
无论走还是留,自己不能这样任由人摆布了,自己也很努力,可工资一直是普工的工资,守烤箱不需要技术,可修烤箱虽然谈不上机修工,可整个厂也就和成言两个人搞啊,成言现在当上领班了,工资随之上浮两百,自己怎么的100总要加上去吧。
直接说加工资,老师母不太会同意,自己也不好意思说,开口要钱,真的好难,还是以辞职为名吧,如果老师母觉得自己还重要,就会给自己加工资,如果不加,那干着也没劲,不如走出去闯闯,大不了今年白干,明年重新来过。
决心已下,整个人都轻松了,这两天还得好好上班,不能让老师母觉得自己怎么借了钱就不干了,那多少带点威胁的意思,先干个四五天再说,比较妥当。
晚上上班,成言安排了一个新人跟着文白,这也不知道算是照顾呢,还是让文白来当师傅,让更多的新人熟练起来,其实这样也好,把人带熟,到时不干就可以马上走。
新人叫鲍世正,四川人,个子不高,比文白还要矮点,但勤快也还实在,嘴甜,“师傅师傅”的叫着,叫得文白都不好意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