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浅议信而后谏

浅议信而后谏

作者: 阿拉丁956 | 来源:发表于2023-01-04 09:23 被阅读0次

浅议信而后谏

                     ----阿拉丁956

昨天晚上,《南怀瑾32堂国学课》里看到一个词“信而后谏”,挺有感触,聊一聊。

回想几十年工作的点点滴滴,也许之前的一些行为,早已在践行“信而后谏”,只是日用而不知罢了。所谓“信而后谏”,说的就是被他人所信任之后,再去规谏他人。说起来简单,不复杂,和做起来却不容易不跑偏。

这其中,除了热心肠的大好人,喜欢不分辨任何对象就噼里啪啦地给他人点子或好为人师之外,大部分人都是看人下菜,不会贸然就把自己的看法和盘托出,这也是人们的一种自我保护。

试想想,连自己都没有有效保护,到处给人“谏”,别人有可能难以置信或者难以接受;若没有信任的基础,你的所有谏有何意义?发挥啥作用?扳脚趾头都能明白。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谈何容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容易,这点成年人的世界,都大葱拌豆腐清清楚楚。谁比谁笨啊!

于是,常常听到班子里有些话,诸如“知道了风险,也不提前说一声”。其实,就算当时有人善意提醒了,若你对某人毫无信任可言,你还能够静下心来冷静分析一二吗?不是说没有人可以逆耳听忠言,但你是不是那个可以逆耳的人呢?

诚然,作为一个诚实的队员,不管他人的态度如何、接受不同意见的诚意及认知如何,都应该客观地把所有预判到的东西给予提醒,至于他人接受与否,不影响你客观真实的意思表达。若你瞻前顾后、有选择地告知信息,则不地道了。

于是,回到了是否“先信后谏”或“没有前提条件的谏”这一棘手问题本身了。若对他人是有益的善意的,笔者倒是觉得全盘托出不失为一种态度。至于他人接受多寡,已经属于他人的课题了,一切都是选择的结果。他选择采纳你的谏,是一种选择;选择不采纳,也是一种选择,与你没有半毛钱关系。

面对此情此景,你一定有你自己独立的思考和选择标准了。谏本身不存在对与错,只是实施与否而已。作为谏者,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是基础是前提;该谏而有意不谏,故意不谏,就不是简简单单坦坦荡荡、无所顾虑了。

正在阅读文案的您,应该也有一番感悟,不妨也分享分享?

2023年1月4日星期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议信而后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ldl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