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往事》是老父亲以散记片断形式写的回忆录。父亲今年83岁了,用他自己的话说,现在的事过了就忘,而往年的事却历历在目。《往事》没按时间顺序写,叙事难免有重叠,年纪大了,写写停停,想哪写哪,他写出来了,我就原封不动地转发到平台上,只对繁体字、标点符号和段落作了校对。】
暂到县花鼓剧团从艺
大概是六二年六三年前后吧,从随县城关镇综合厂出走后,与王正茂一起去花鼓剧团从艺,时任县花鼓剧团书记的黄汉英和团长严荣辉接纳了我们。
当时剧团正值挖掘传统节目的时期,多数老演员均在,如吴大美、刘凤兰、刘风梅、刘正芝、孙风兰,司琴史桂安(厉山镇人,在一中读书时是我的同届学友),我和王正茂被安排从事剧本的清理整编工作,暂在编剧组上班,有时也到音乐组逛一下,参加他们的训练排练,也算滥竽充数吧。
几个月后,城关综合厂的书记王正新派副长张茂扬到剧团要人,并到县宣传部告状,花鼓剧团迫不得已辞掉了我们。
但从此时起,我们并未归厂,而是开始了自谋生路的人生旅途。
忆含辛茹苦运柴禾的营生
告别花鼓剧团,不能再回到那令人后怕的综合厂去。“男儿有志在四方”,自备板车一部,到随南的柳林、刘店、古城畈拉木柴至随县城关四周的土窑厂。
曾记得与孙文蔚、邱元国、李xx结伴而行,风餐露宿,在山间的小河中,脚穿草鞋破冰而行,割破脚背却置之不顾。夏天则头顶烈日,汗流浃背,走到天黑则不论地点优劣,就地而歇,支起锅作饭,以盐水代蔬菜而食之,晚上则在车底就宿,尝尽了苦寒的滋味。
木柴差价不大,进价1分钱1斤,销价3分钱1斤,每车千余斤、总价能挣10多元钱,三至四天一趟,一月也有几十元钱的收入。尽管如此,也觉得生活的香甜,再不受制于人,倒也心情舒畅。每想到这件事时,心中也有一些感受,这是人生的洗礼,再苦再累也是一笔莫大的财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