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习俗
惊蛰时节,被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
此时的地气,是阳春初出的清新之气,长养功力是最强的,所以是传统耕地、播种的旺季。
同时这个时段生长的植物,会比其他时间的植物更加明净。
此时最适宜的,就是踏青。
踏青又称“踏春”。
初春时,到郊外田野中散步游玩,接收大地初出的“清”气,呼出胸中浊气,调畅心情。
惊蛰气候
雷声阵阵,所谓春雷响,万物长。这就是惊蜇了。
“惊蛰始雷”,这一节气开始有雷声。
每打一次雷,总有一吨到两吨的氮化合物随着雨滴落到地面,增加土壤的肥沃度。
有了雷雨,豆苗等农作物开心的不得了,都长疯了,秋天肯定大丰收。
植物或农作物似乎知道此时会有雷雨一样,雷电也似乎知道大地需要它们一样。
而此前蛰伏的虫儿们听到雷声,受到惊吓,表示小心脏受不了,纷纷苏醒过来,不再装睡。
惊蛰饮食
惊蛰,人体内火急剧上升,但由于天冷,毛孔还是紧闭的,所以容易形成郁热、出现上火症状。
所以惊蛰应以疏肝、凉血为主,不宜吃辛辣、温补之物。
同时春雷动,蛰虫出,病毒也活跃起来了。
惊蛰是风季最后一个节气,此时风邪最猖狂,正是流行病多发期。
这个时候,喝“咸猪骨黄豆汤”就最合适不过了。
【材料】猪骨250克、黄豆50g、芦笋4根、牛蒡1根、姜3片
【做法】猪骨洗净切小块,抹上盐,放入冰箱,提前腌一个晚上,第二天飞水后捞出;黄豆放入锅中,加适量水浸泡30分钟;芦笋切段,牛蒡切片;除了芦笋外的所有材料都放进锅里,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煲1小时后,再放入芦笋,煮软后即可关火出锅。
【功效】滋阴益气,疏肝清热。
猪骨滋阴益髓,经过腌制之后的“咸”能软坚散结、泻火散热;芦笋似芽,得春气之先,能疏肝解郁,配上养肝木的黄豆,养肝护肝能力十足。
牛蒡,清热解毒,疏风利咽,一般用于风热感冒,咳嗽,咽喉痛,湿疹。正好应对春季的流行病。
【注意】黄豆小补、芦笋为发物,有感冒、发病等症状,煮汤时需去掉这2样。
养生事项
春天是需要早起的季节,尤其是惊蛰这一天。
惊蛰,相当于一天中的凌晨5点。
冬眠了一晚上的阳气在体内蛰伏,到了早上5点,人体的阳气就开始慢慢升发。
惊蛰之日,是一年之中阳气的第一次大波动,需要顺势早起,在春光中尽情地舒展四肢。
如能早起,就是在体内升起了春天。
如果在春天迟迟沉睡,阳气不得生发,人也会越来越没精神。
至于健康和敏感的人,不用叫他们,他们都会在早上5点左右自动醒来,他们身体的阳气随天地而动,暗自与天地契合。
想起了自己小时候,每逢晚上9点必定睁不开眼,不得不上床睡觉,而如今长大了却没有什么感觉,正是身体的神与知觉远不如孩时了。
大家在惊蛰都有哪些习俗和养生方式?
·欢迎在下方留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