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个学期期中考试时间,每逢大考孩子就会嗲嗲地问:“妈咪,葵花宝典有没有?”
“必须有啊!”
这个习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始还只是为了考前提醒孩子一些知识要点和容易出错的问题,到后来,慢慢变成一种父母给孩子的一种心理支持,更是成为了一个考前必备仪式。
家长怎样重视孩子,孩子就怎样重视她自己。
我相信这是一种仪式,也是一种力量。
仪式对于一个孩子为何如此重要?
仪式是人们面对自然、社会、他人与自身所采用的一种特殊行为方式,它内化了人们心灵上的许多需求,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向往。
在儿童丰富而复杂的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仪式,这些重要时刻,如果全家人能一起参加,那将给孩子带去无穷的信心和鼓励。
如今,即便吃遍各地美食,总是难忘小时候过生日时,妈妈单独给我们加的那两个鸡蛋的味道。那时候,妈妈再忙,家里再穷,每个孩子过生日时的两个鸡蛋是一定忘不了的。
孩子的学校,每年春天都会精心为孩子做一本年册。在这一天,学校会让孩子们穿上正装校服,先给班级来张大合照,然后再逐个同学拍张大头照,最后再把孩子们秋游、运动会、新年音乐会等班级活动照片找出来,放在一本相册里。相册里的每张脸都灿烂如花。
每年抱回这本厚厚的相册,孩子都会放在枕头边,来来回回不知道要翻上多少次。家里来客人,更是必展品。在介绍自己的学校和老师、同学时,孩子眼睛是闪光的,脸上是幸福的。
一个有仪式感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孩子一定是幸福且积极主动的。
在老家,婆婆有一个雷打不动的过年仪式。除夕当天,无论家里多忙,天气怎样,婆婆都会带着儿子、儿媳妇以及孙子孙女们去给爷爷奶奶坟上祭祀。
刚开始很不习惯,觉得过年是个喜庆的日子,为啥跑到山上坟头去祭祖,在家里供上祭品就可以了嘛。去的次数多了,就越发觉得婆婆这个仪式的重要性。
每次,婆婆都会在篮子里装只大红公鸡(当场祭杀),半瓶酒(听说奶奶生前爱喝酒),一沓冥钱(子孙有钱给点爷爷奶奶花),一卷超长鞭炮(好让爷爷奶奶听得到)和一把镰刀(清理坟头)。
在婆婆清理杂草、摆设祭品时,嘴里会一直念念叨叨:“今天过年了,您的儿孙们都来看您了,您吃好喝好,保佑儿孙们来年一切顺利......”
每每听到她的念叨,眼泪总是会不争气地往下掉。我知道先生和奶奶感情很好,或许正是因着奶奶的这份爱,妈妈的这份情,为我培养出了一个有情有义、极具幸福的男人。
仪式感是一种内在的自我体验,这种内在的体验可能会让你感受到:爱,思念,回归,新生等等。
法国童话《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我们之所以需要婚礼、毕业典礼、散伙饭等等仪式,就是需要仪式感来给自己未来的开始赋予新的意义。
仪式感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简单的生存。愿我们都保有属于自己的仪式感,记得时常给孩子一种有仪式感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