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岛主必赞散文特辑芳草集
【5-3】随笔|苏州劝农往事

【5-3】随笔|苏州劝农往事

作者: 风清不扬81 | 来源:发表于2024-08-12 05:00 被阅读0次

    【原创非首发,首发《苏州杂志》,文责自负】【450万权重会员+20年传统媒体写手,欢迎点击加入本人旗下简书会员:风清不扬81,长期欢迎哦】

    但笔者的主旨,绝非是要替丁谓邀功。笔者只是在如烟史料中忽然意识到,丁谓进言也许恰逢其时:他关注到了社会现实,联想到了唐代旧制,牵头提了合理化建议,说不定还伴随着时代步伐凑巧催生了那句有名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比如宋理宗嘉熙四年(1240)左右,代理过刑部尚书的四川人吴泳担任隆兴知府——相当于今日的南昌市长。期间,他撰写《隆兴府劝农文》提及:苏州地区稻谷一年双季、养蚕一年八育,为什么呢?因为苏州人民“耕无废圩,刈无遗陇”。吴市长说,有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那是苏州人民“勤所致也”。

    同样在宋理宗年间,担任过副宰相、司农卿的高斯得写下《宁国府劝农文》,称赞“浙人治田,比蜀中尤精”,流露出一副身为四川人却“恨铁不成钢”的样子。他说谚语有云“苏湖熟,天下足”,“亦由人力之尽也”。宋代苏州曾归两浙路,高斯得曾在两浙路任职,故其所称浙人治田之事,亦应包括苏州。

    还有更早的南宋嘉泰四年(1204),浙人赵善防任常州知府兼军分区司令员,期间重修京杭大运河上的农业设施奔牛闸,之后请舅舅陆游撰下《常州奔牛闸记》,文中提及“国用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接着引用了一句相似谚语“苏常熟,天下足”。那一年陆游八十岁,究竟是“苏常熟”还是“苏湖熟”,究竟是笔误还是不同时期的不同说法,对苏州来说并不重要——反正苏州总是在的,而且总是领头的,这是苏州的骄傲。

    当然最早的还是名贤范成大,他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编成《吴郡志》,其中清晰记载了谚语“苏湖熟,天下足”。从丁谓进言到谚语落于纸墨,最迟一百八十余年。

    那么,这条谚语最早源自何处呢?记得宋仁宗时期,范仲淹离任苏州九年后,曾在皇帝督促之下算过账:苏州水稻“中稔之利,每亩得米二石至三石”,每年苏州“计出米七百余万石”。此时全国人口不过一千万户出头,即便湖州产粮只有苏州一半,则两州每年收成仍可分发全国每户一石米。难怪范仲淹感慨:“东南每岁上供之数六百万石,乃一州所出”——这“一州”自是苏州,这一语似乎隐隐为“苏湖熟,天下足”的出现造足了声势。

    范仲淹算账时,丁谓已经去世六年。

    如今的我们,不能断定丁谓进言对一条谚语的形成有多大贡献。但事实是:丁谓进言后,“劝农”成为地方官员的普遍职衔与重大责任;十五年后的天禧五年,出现了两宋有据可考的垦田数量最高峰;一百八十多年后的南宋时期,各地领导都在例行的“劝农文”中引苏州为产粮模范生——无论如何,苏州早在农业时代已经走在了前列,这是巧合吗?

    最早的一部地方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5-3】随笔|苏州劝农往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lta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