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2岁的时候,一位邻居去世了,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人还要死去,当时感觉太可怕了!尤其是看到大人们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说着“人哪有不死的”,更是心中气愤,人为什么被迫死去?怎么能不死呢?那时死亡给我的印象是黑色的,压抑而恐怖,就像死者亲人带的黑纱。

18岁,我考上了大学,校园里一切都是美好而生机勃勃的,死亡的气息似乎飘散了。大三那年,一位师姐因为失恋跳楼,就在宿舍楼十几米处香消玉殒了。我不敢上前,晚上同寝室的闺蜜聊起来这人间惨剧,感觉都受了惊吓,不过大家都顽强地表态:好死不如赖活着。事实证明,我们的确顽强,大家如愿成了大妈,还自封为辣妈,把死亡踢的远远的,把生活弄出了一点色彩。

22岁,我成为一名管理戒毒人员的警察,看到了吸毒女人的挣扎。吸毒的女人,要么生活在云端----大富大贵却生活空虚而吸毒,要么是混社会的阿妹。当然,如果不能戒断毒瘾,死亡就成了她们共同的解脱。

27岁,我又换了工作岗位,参加去世老干部追悼会成了我的工作内容。每一次去我都是害怕而抗拒的,每去一次都身心受了打击,好久缓不过来,可能因为我胆子小又多愁善感。不过这段经历帮助我后来度过好多难关,我明白了,死亡让所有人实现了平等,它就在那里,无论你是抗拒还是逃避。我那时得出一个结论:生死之下无大事!的确,向死而生,想明白了死,才会想好怎么活。

现在的我,偶尔知晓曾经的同学同事意外早逝,远方的亲戚化为尘土;每天看到别人的生死离别或者喜乐人生。不惑之年,其实还是困惑,只是懒得深思了,细思极恐啊。大家都忙着呢,忙着健身养生,游山玩水,著作等身,升官发财,相夫教子……哪有时间想着生死这些事呢?你说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