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一生读书计划 1000本书读书计划 书评 书单 书摘书摘每天书摘
书摘——《完美沟通——机会是你说出来的》(姜维著)

书摘——《完美沟通——机会是你说出来的》(姜维著)

作者: dream561228 | 来源:发表于2017-12-30 20:37 被阅读7次

沟通困难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当事者在当时的环境中并没有找到清晰、准确的说话目标。

当需要一个平级同事给予工作上的例外处理时,亲自和他对话比较好,一般不要让自己的下属去说。

在管理沟通中,说话主角不等于主说。有时,倾听比说更重要。

有些组织里,员工生病或家人遭遇不幸,单位就会派有关领导带队去慰问。如果你随行,或者你事后去看望该病人,说话的基本原则就是与单位领导和其他先前的同事保持基调一致。

案例:如果才能让工作交流的信息尽可能具体?

以下为A、B两位员工对同一信息的不同交流内容,显然B比A的内容要具体。

场景1:

A:你们部门的招聘完成了,准备接人。

B:这次你们部门的招聘不错,普遍比去年的好,我看有几个很有发展潜力,资料整理好后就给你们。

场景2:

A:你要的资料到时一定会给你,不要担心。

B:你要的资料可以按时提交,目前估计有30多张图,不过据我的助理反映,好像这批图效果不是很好。

场景3:

A:最近工作忙,以后再抽空一起吃饭。

B:真想去,还真去不了。最近忙于准备北京的展览会,宣传资料的准备反反复复,一直不满意。

我们特别建议说话时立足于完成主要目标,即在时间、机会、环境允许的情况下,一次说话就一个目标最好。

我们与管理者说话不是去强调我们的需要是多么的合理、重要或紧急,而是要说清楚支持我们后他们部门可获得的利益,他个人可获得的利益。

有时候,主动代管理者承担一些小的过失或差错,也是一种关系建设。到真需要时,你一点明关系,对方就会给予相应的支持了。

说权威的力量,点石成金

权威就是我们多多少少有些崇拜的那些人。

比如,类似下面的表达方式:

我向某某某(对方心目中的权威)请教过这个设计方案,他说过这个思路很好,很创新......

你知道某某某(对方心目中的权威)一直关心这件事,昨天还打电话问我怎么样了,我说正在与你商量......

注:

在高新技术、文化创意产业中,组织文化本来就倡导打破常规,创新创业。在这种背景下,不宜运用权威来说服同事。

在工作沟通中出现的权威,不是社会意义上的权威。比如,一个资格最老的员工在企业文化上,很可能就是一个内部权威人物。同样,一个最年轻的90后员工在网络营销体验上,很可能也是一个合适的权威人物。

在追求绩效的组织中,老好人很难获得很大的发展空间。

说稀缺的力量,如获至宝

场景1:

这次派你去培训,恐怕是最后一次了。以后公司可能把培训机会只给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了,你结婚的事我建议缓一缓......

场景2:

“我也理解你对我给定的业绩目标的意见。不过我得说明,全公司范围内,你是下季度业绩目标增长设定在30%以上的少数几个人之一。这可是你一鸣惊人的机会......”

场景3:

“组织上调整你的工作内容,是增加了你工作压力和负担,但这可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在轮岗培训你......我当年在你这个阶段可没有这样的好事。”

对于比较熟悉的同事,要求对方先承诺保密再谈工作,要求对方先答应帮忙再谈具体事情,或者让对方先同意一个明显比较低的工作要求,再继续说或改日说比较高的工作目标,也是承诺的方法。

承诺为更多人所见

对方给你的承诺,即使很少或很轻,只要被同事看见或听见,承诺就不只是对你一个人了,而是对一群人的。这种情况下,对方遵守承诺并继续提升承诺的压力更大。

对等与有利的基本原则

在选择说话地点时,人们容易犯的一个习惯性错误就是自然而然地选在自己的地盘。

当我们有求于人时,首先就应该选择去找人家说话,也就是到人家的地盘去。

当我们帮助别人时,按理是可以让别人到我们的地盘来说事的,但优秀的管理人员也会主动到人家那里去谈。

在对方的地盘或势力范围内谈事,时间长短容易掌握;如果是在自己的单位或部门内谈事,有无急迫工作要处理,一目了然,难以找到托词。

与别人交流感情,建立工作关系时,地点的选择就适宜在对方熟悉并喜欢的场所,如对方常常出现的某个露台、某个房间、某个茶楼等。

在开放式办公环境里,由于受到周围同事的压力被说服者会变得保护自己,变得更固执。

对自己顶头上司的恭维、祝福、感恩,适合在私密环境中说。

我们对于大部分日常的、简单的、重复的工作任务沟通,应该采取“长话短说”的原则,说要点即可,没有必要把事情翻来覆去地说明、确认。

在“长话短说”情况下,最要紧的是说明时间节点和量化目标。

《帕金森定律》提到,“你有多少时间完成工作,工作就会自动变成需要那么多时间。”如果你有一整天的时间可以做某项工作,你就会花一天的时间去做它,而如果你只有1小时的时间可以做这项工作,你就会更迅速有效地在1小时内做完它。所以我们必须要严格规定完成期限。

比较合理的沟通时间多为1学时(45分钟)。多人交谈中,由于存在对象的转换,可以调节个体的注意力,因此多人重要交谈,可以在2小时左右。

在非工作时间,两人间的重要交流,不超过1.5小时效果较高;多人重要沟通,不超过3小时为宜。

及时表扬。等于别人成绩很明显了,或者累积到一定程度了,才给予口头表扬,伤害了同事的工作热情还不自知。

对于及时批评没有效果的同事,说明事情的原因比较复杂,或者是其工作岗位方面的客观问题,或者是其个人个性方面的主观问题,这就需要找机会深入交流。这时仍然本着既往不咎的原则,着眼点不是差错,而是问题根源,是相互一起向前看,把“坏”事变“好”事。

在正式交流前多一些关系性交流,如故意与对方照个面,借节假日问候一下,主动参加对方的工作活动等,但这种见面不谈工作。

如果在沟通中对方被你说服了,但之后你就消失,不理人家了,很可能给人家错误的暗示:你是一个非常功利的人。这必然影响日后的合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摘——《完美沟通——机会是你说出来的》(姜维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mgg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