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01-12沟通之道

2019-01-12沟通之道

作者: 道法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20-06-08 13:06 被阅读0次

    今天下午,和太太一起去幼儿园接孩子放学。夫妻俩同时到达教室门口,同唤儿名。孩子听到后,迅速冲向我们,准确的说是冲向妈妈。但是接下来我的一个下意识动作改变了这件事的发展。

            我蹲了下来,并且张开了怀抱。原本扑向妈妈的儿子微微转向,一把扑在我的怀里,紧紧搂住我的脖子……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什么力量改变了儿子的选择呢?我想,是姿态!因为我蹲了下来,还张开了怀抱。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视觉悬崖实验。实验者在孩子(学步前幼儿)的爬行道路上设置了一个洞穴,并用一块玻璃盖好。为了测试孩子的行为选择,分别用了前后两种方式。第一种,父母在另一头看着孩子,但是表情淡漠,不予以语言引导。当孩子爬到洞穴处时,因顾忌身下的高处,而不敢前行。他们想靠近父母,但是却不敢继续迈步。而第二种情形却发生了变化。父母同样处在较远的距离,不同的时,当孩子到达洞穴处出现犹豫的情形时,父母一直在对面呼唤孩子,并且伸开双臂鼓励孩子。只见孩子稍作迟疑后,又勇敢的跨越了“障碍”,径直朝父母爬去。

            这个实验和我的经历非常相似,背后都蕴含着共同的原理——沟通的姿态会影响沟通的效果。何谓沟通?是指不同的人通过语言行动等方式传递情感和思想,以达成一致或通畅的效果。简而言之,原本有沟,而后通畅。

            由此看来,唠叨不是沟通,灌输不是沟通,冷战更不是沟通,训斥也不是沟通……因为这些方式都无法达到“通畅”的效果。

            沟通首先得有适合的姿态。高高在上、气色凝重、面露狐疑都会制约沟通的效果。面露微笑、目光温柔、肢体得当、语言恳切往往能成就良好的沟通。

          对于教师,“亲其师,信其道 ”。对于父母,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前提,亲子沟通又是亲子关系的前提。作为教育者,必须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

          良好的沟通应具备三要素:接纳、倾听、引导。

    一、无条件接纳。无条件接纳孩子,并非接纳孩子的所有行为,而是接纳孩子的本身,接纳孩子的情绪。孩子的体态、性格、能力、发展水平等都存在极大的差异,但是,现在的“他”就是我的孩子,这是沟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亲子沟通最伤人的话莫过于“我怎么生了你这样的孩子?”另外,孩子的任何情绪都存在积极的动机,他可能会忧郁、愤怒、失望、激动、冷漠,但是这些情绪我们都应当接纳,接纳理解孩子才能使得沟通继续。

    二、倾听。倾听孩子是不是在沟通?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很多教育者却一位强调引导改变,不能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越是强调价值观的输出,越难以达到沟通的效果。

            倾听者应掌握“门把手”技巧。多使用“是的、然后呢、我在听、还有吗”等语言,引导孩子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我的简单回应,让你更愿意打开心门,这就是“门把手”技巧。

            如果孩子心情不好,我们通过倾听,让孩子达到了发泄或转移的目的;如果孩子真的需要帮助,我们通过倾听,全面地了解孩子的现状和困扰,才能给予孩子更有效的帮助。

    三、引导。引导是教育者最愿意做的事情,但是也是最困扰教育者的难题。尤其是孩子正处在叛逆期的阶段,引导不慎反而起到反作用。NLP有一种“先跟后带”的技巧很适合教育者。

            当孩子表达负面情绪(失败后很失落,或者不平时很愤怒,或者否定自己不自信等……),我们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和高度,理解孩子、包容孩子,肯定他的情绪。此时,唯有能共情,才会有共鸣。当孩子的负面情绪得到了尊重和接纳,我们的引导才能让孩子接受。因为,孩子们才不愿意听一个他不喜欢的人的话。

            当孩子表达积极想法(进步了很高兴、或者想到好办法很激动、决定改变自己很乐观等……),我们可千万别忽视孩子的这些价值感和成就感,我们一定要先肯定他的这些想法和感受,让他觉得你认同他,你欣赏他。然后再加以科学的指导,这时我们的引导才能为孩子助力。

            老子在《道德经》有云: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为人父母为人师者,你正处于哪一个层次呢?如果有所困扰,不防从沟通开始。因为良性的教育关系是教育的重要前提。

            对于良师,对于智慧的父母,哪有什么代沟隔阖?我们与孩子的心就好比是浩瀚宇宙的两个虫洞,即便我们之间的距离漫无边际,但只要心灵相通,便能超越时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1-12沟通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mhq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