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空竹,北方的孩子应该不会陌生,
它是一种中国独有的民间游艺活动。
空竹古称“胡敲”,
也叫“地铃’、“空钟”、“风葫芦”,
济南俗称“老牛”。
抖空竹亦称“抖嗡”、“抖地铃”、“扯铃”。
抖空竹一度风靡于全国各地,
尤其是在天津、北京及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
随处可见人们在户外抖着空竹。
“跟着我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
空竹那么一抖,
可不仅仅只是好玩儿。
它集娱乐性、游戏性、健身性、竞技性和表演性于一身,
可谓“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既是普通百姓闲暇时的健身项目,
又能成为一出振奋人心的大型杂技表演节目。
抖空竹的技法十分多样,
目前掌握的花样技法就有100多种,
还有双人、多人等众多集体花样。
2006年,抖空竹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抖空竹的历史可追溯至三国时期,
当时曹植写过一首诗《空竹赋》;
“乐手无踪洞箫吹,
精灵盘丝任翻飞
小竹缘何成大器,
健身娱乐聚人气。”
宋朝时期,宋江也写过一首七言四句诗:
“一声低来一声高,
嘹亮声音透碧宵,
空有许多雄气力,
无人提挈漫徒劳。”
明代《帝京景物略》“春场”中有童谣
“杨柳儿青,放空钟”,
说明这个游戏在中国已有较久的历史。
空竹一般为圆盘状,
中间有木轴,
以竹棍系线绳缠绕木轴拽拉抖动。
空竹分为单轮和双轮,
单轮是木轴一段为圆盘,
双轮则是木轴两端各有一个圆盘。
通常来说双轮更易于操作,稳定性较好。
圆盘四周都设置了“哨口”
其中一个大哨口为低音孔,
若干小哨口为高音孔,
按照各圆盘哨口的数量可分为:
双响、四响、六响,直至三十六响。
抖空竹时通过双手拽辣,
各个哨口齐齐发声,
高亢雄浑,声入云表。
灵活的动作伴着此起彼伏的交错声响,
为这一运动增添了不少乐趣!
别看道具如此简单,
抖空竹包含了非常繁杂的技巧。
抖动空竹时姿势多变,
绳索上下翻花,
做出“过桥”、“对扔”、“串绕”、“抢高”等动作,
更有甚者抛弃了空竹,
利用壶盖等器具代替单轴空竹而游戏的。
“仙人跳”、“鸡上架”、“放捻转”、“满天飞”……
这些让人目不暇接的花式技巧,
常常另围观者目瞪口呆,大呼过瘾。
抖空竹看上去只需要用到上肢,
其实不然。
它需要动用全身的力量,
靠四肢的巧妙配合来完成。
小小空竹上下飞舞,
上肢需提、拉、抖、盘、抛、接,
下肢则走、跳、绕、骗、落、蹬,
同时眼睛还得俯仰、转动,
保持相当高的专注度。
当空竹在空中运行到一定程度时,
在最有利的一刹那间控制住它,
才能达到想要的艺术效果。
空竹最初为宫廷玩物,
后传至民间并广为流行。
特别在中国北方地区,
曾风靡于大街小巷、城乡百姓之中,
成为家喻户晓的健身娱乐玩具。
你见过或玩过抖空竹吗?
愿这一古老又年轻的运动,
永远焕发青春活力。
无论你是喜欢收藏的还是喜欢工匠作品的,都推荐你添加:匠粉,我们每天都会不停的输出对匠粉们的精神食粮,如果文章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希望你给我们评论提出,匠粉期待你宝贵的意见!
为了让身边更多人了解非遗,欢迎转发匠粉此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