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学心理学和哲学的人看起来境界深邃,生活中比较幼稚,是真的吗?
作为一枚同时读心理学和哲学书的人(还喜欢数学,奈何智商不太够,数学学的不太好),也同时喜欢两门学科的人,说点自己的真实感受。
1、之所以喜欢哲学、心理学的人会让人感觉到比较深邃,关键在于心理学、哲学改变的是人的底层思维,看世界的角度。只要你认真学习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学、哲学,你对世界的看法就会和从前截然不同。
格格可以负责任地说,哲学、心理学让你不再是你,而是变成了一个全新的你。
这个全新的你,会变得非常理性。
遇到一些难缠的事情,你仍然会有人类该有的情绪,只不过你会很快冷静下来,不会去争对错,而是从一堆纷杂的事务中快速抽丝剥茧找到问题的关键和本质,思考最优解。
一般人遇到事情,上来就是区分是非对错。
而学习过心理学、哲学的人,上来首先会从一堆纷杂琐碎的事物表征中抽丝剥茧看到本质是什么,以及如何选择更好的应对策略。
举个例子。比方说出轨问题:
一般人遇到了恋人出轨的问题,首先就是情绪上头,被背叛的坏情绪让我们痛苦死了,为了能减缓或者回避痛苦,我们开始分是非对错,然后开始指责抱怨攻击对方,再往后,对于要不要分手会长时间纠结犹豫摇摆不定。
而学过心理学、哲学的人,遇到类似的问题,首先也会有人类该有的情绪。
但是,接下来区别就来了。
他们并不会马上区分是非对错,而是会展开自我觉察,分析自我需求。
他们会与自己的坏情绪待一会,看看坏情绪想要向我们传达什么,更多更深入地去了解受伤的自己。再然后,他们分析导致出轨的关键因素,觉察自我在感情婚姻中的需求,根据需求是否能够得到满足,或者该怎么去满足,采取相应的解决行动。
这就是学过心理学、哲学的人和没有学过的人之间最大的区别之一。
2、之所以,会有人觉得学哲学的人生活中很幼稚,并不是他们没有处理好日常事务的能力,而是他们不愿意花额外精力时间去处理日常事务。他们更愿意把时间精力节省下来。
大家要知道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缓解情绪、与自己的坏情绪相处、抽丝剥茧思考本质、思考衡量需求变化,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最优解,这一系列操作是非常耗费精力的。
因此,学心理学,尤其是学哲学的人,为了节约精力,减少不必要的思考,他们很多都喜欢独处。为了节省精力,日常事务的处理他们会尽可能越简单越好。
喜欢心理学、哲学的人,和很多人聊天会觉得无聊。他们认为很多交谈很无聊,是真心觉得无聊。因为思考深度问题,真的很有满足感,很有快乐感。一般的场景聊天,真心满足不了他们的需要。
同时,他们也会觉得一些日常事务很无聊,因为很多事情只要按部就班去做就好,能合格就好,实在不需要浪费太多精力,更不需要动用深度思考这个大杀器。
学心理学、哲学的人,不太愿意和一般人聊天,处理日常事务又不走心,只是按部就班完成任务,这些表现自然会让其他人觉得学哲学的人不太通人情世故,甚至比较幼稚。
不排除有些学哲学的朋友确实是缺乏实践经验,才会显得幼稚。
最后,希望每个学心理学、哲学的人,都能做到知行合一。
与诸位共勉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