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编辑老师,各位同道师友:
大家晚上好!
夏尽头,已立秋。7月,我们共同走过;8月,我们一起拼搏!夏的多姿多彩,已在秋季里沉淀出了金黄色!对于教师来说,要想读懂教育这本大书,读懂教学这本活书,读懂生命这本天书,唯有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素养。老师的素养哪里来?借用谢云老师的一句话:阅读,一定是最重要的“发源地”,最核心的“发动机”;阅读也是最好的自我教育。非常感谢《中国德育》搭建的教师读写平台,感谢编辑老师再次给我分享读书心得的机会!谢云老师说教育需要独唱,教师需要合唱;教育需要静守,教师需要行走。我想这里的“行走”不仅是身体的行走,更重要的,还包括思想的行走——读书。要想思想更强壮,那就多“吃”些精神食粮吧。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的是《教育漫话》之中篇《道德教育》之《德育的具体意见》之61-75节读后感,由于本人才疏学浅,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良师益友批评指正。
阅读全书,我们知道道德教育是《教育漫话》中最重要的内容。洛克认为,德行乃是人生最重要、最不可缺少的。缺乏德行,就无所谓人生幸福可言;因为缺少德行的人不可能被人瞧得起,也难以取得事业的成功。
(一)、在中篇的第一部分《德育的意义及原则》,前面的伙伴已做了详细的解读。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二部分《德育的具体意见》之《对儿童管教的方法、措施》,我接着小羽前天的话题来谈,洛克让我们在管教儿童的方法和措施上,应谨慎地予以避免频频发生的鞭挞或呵斥。在61-63节,洛克又重申了名誉、奖励与惩罚的关系。在61节中,洛克强调了名誉的作用。他说:关于名誉一事,我只有一点要说,就是名誉虽然不是德行的真正原则和标准,因为那是关于人的责任的知识,满足的程度是服从造物主,遵行上帝所赋予的启迪,以期获得他的欢心和默佑,但是它离德行的真正原则和标准是最近的;作为证言(Testimony)和喝彩(Applause),它是大家根据理智,对于有德行的、良好的行为的一种共同认可,当儿童尚未成年,还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去辨别是非以前,它是一种指导儿童和鼓励儿童的正当方法。紧接着,在62节中,洛克先生就阐明了我们为什么要维护孩子的名誉,具体说来,我们为什么要在大众面前表扬孩子,而批评孩子,却选择私下里处理?因为在众人面前表扬孩子,“儿童受到赞扬之后,经过大家一番传播,则奖励的意义就要翻番;而私下揭露子女的过错,子女对于自己的名誉就会愈加珍惜”,反之,“倘若在大庭广众之中宣布他们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便会灰心丧气,”这样,“他们设法维持好评的心愿就会愈加淡薄。”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我想破罐子破摔的孩子大都因此而产生的吧。在63节,洛克还说“倘若儿童的照管遵循正确途径,则一般常用的奖励与惩罚(如同我们想象的即在一般的实践中已经确立的)是不必多用的。”看到这里,我想起儿子小时候生病看医生的事。由于没有经验,我和爱人生怕孩子生病。有一次,看孩子不喜欢闹腾了,我们就以为他一定是哪里不舒服了,赶忙去看医生,医生经过检查之后,没开药没打针,只对我们说:“回家后多喂点白开水。”我当时很不明白。之后同样的情况又重复了几次,每次老院长都是一样的回答,奇怪的是,每次儿子的“病”真的好了。我忍不住就问老院长,只记得他大概的意思是:是药三分毒,尽量别给新生儿吃药打针,他们自身带有免疫力,过分依赖药物,反而破坏了孩子的免疫功能。就像洛克在本节中阐述的一样,如果我们让惩罚变得习以为常,则惩罚的效果就会大大降低!而如果惩罚的力量够大,又会戕害儿童的身心。所以洛克强调,我们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该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运动及游戏。比如我想让孩子学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就会设计一个做家务比赛的游戏等。
在64——65节中,洛克反对我们在生活中令儿童记住许多规则和教训,他认为孩子对这些规则左耳进,右耳出,建议我们釆用反复练习法来培养孩子习惯。由于下面有专门解说,所以这里不再赘述。
(二)通过练习培养习惯(66节)
洛克说儿童绝非用规则就可以教好,规则迟早是会被他们忘掉的。倘若你感到他们有什么必做之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机会,甚至在可能的时候创造机会,为他们提供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之在他们身上固定。这样就可以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有关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便无需借助记忆,轻易自然的就能发生作用了。不过在这里请允许我提供两点忠告。
第一,你若要他们通过练习去培养你希望在他们身上形成的某种习惯,最好和颜悦色的进行劝导与提醒,不可疾言厉色的责备,仿佛他们是有意违抗。
第二,还需注意的一件事是不可同时培养太多的习惯,以免花样太多,让他们不知所措,结果反而一事无成。要等到某一种习惯经过经常的练习,变得轻松自然,儿童做来不假思索时,你才可以再去培养另外一种习惯。
这种方法是对儿童同样行为的反复操练来使儿童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而非死记规则。洛克说釆用这种方法我们就可以知道,我们要儿童去做的事情是否符合他的能力、他的天姿及体格。
(三)、矫揉造作的弊端
洛克说本人相信,矫柔造作不是儿童从小就有的毛病,也不是未经教导的天性的产物;这是一种莠草,但不是生长在荒芜的野地上,而是生长在花园的苗地里,是由于园丁疏于管理或者缺乏照顾的能力才导致其滋长蔓延。一个人之所以表现的矫柔造作,必定起因与管理与教导,以及不能没有教养的感觉;娇柔造作,极力改正本性中的缺点,总是具有一个动人的令人愉悦的目的,尽管这个目的永远难以达到;它越是装出一幅优雅的外表,离优雅的实质便越远。有鉴于此,我们更加要予以提防,因为它正是教育的过失;这种教育诚然是一种误入歧途的教育,但年轻人由于自己的失误,或者由于周围人群行为不端,他们每每容易受到这种教育的伤害。
提到矫揉造作,我想大家一起会想起一个人,那就是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的女主角罗子君,刚开始看这部电视剧时,对她的嗲声嗲气的矫揉造作真的非常反感,那样的一个人,就是被人讨厌,被老公劈腿,也毫不意外!等到她的母亲出场之后,我竟特别同情子君,因为她的矫揉造作并非天生,很多来自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我完全赞同洛克的看法。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我们都应特别注意的是:矫揉造作是一种习得的丑态,起因于一种错误的教育。
(四)礼貌的培养(67节)
《教育漫话》的主题是“绅士教育”,绅士教育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一种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观,是一种以上层社会富人子弟为对象的教育。在本节中,洛克提到的礼貌培养的主张是儿童到了可学跳舞的年龄,立刻就让他们去学习。洛克认为“因为跳舞虽然只是一种优美的外表的动作,然而我不知为何,感到它使儿童在思想及举止上具有男子气概的作用却比任何其他训练都要强。”结合我国的国情与文化背景,我认为洛克的这个主张我们无法效仿。
至于礼貌的培养,比如尊重、善良、仁慈、彬彬有礼等等,我个人更倾向于榜样的力量,而我们作为家长或老师的示范作用不可小觑,所以我们还是以身作则吧!
(五)儿童的交朋结友之道(68—70节)
在68—70节中,我个人认为洛克对仆人的语言描述过于苛刻,甚至可以说是不尊重,我不否认他的说法符合彼时彼地,但我们今天来学习,我认为还是应有所取舍的。至少,无论是绅士,还是仆人,他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至于同伴的影响,我相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是我们也没有理由去歧视那些品行不好的儿童。相反,我们应该培养孩子的正义感和意志力,让好孩子用自己好的言行去影响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而不是避而远之。因为社会是复杂多变的,任何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施于孩子的保护也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让我们的孩子生活在真空中!唯有教会他们有正义感,强大的意志力和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才是王道。当然,我们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也是十分必要的。
(六)教师及家庭教育的作用
在本节中,洛克不赞成把孩子放在学校里。他说学校里聚集的儿童通常来自良莠不齐的家庭,做父母的希望自己的子弟混迹其中,一般究竟能获得一些什么德性,只有老天知道。我相信,凡是家里请的起教师的人,则雇来的教师较之学校里的任何人必定能使其子举止更为优雅、更具阳刚之气,同时在什么是有价值、什么是合适的观念上,使其子更有分寸感,教师在教他儿子学习做交易及尽早成人方面,较之学校能做的必定更为精通。
洛克的这一主张,在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下,是无法实现的,尤其在乡村,父母大都外出打工,家里大多是留守儿童,哪还有经济能力来请家庭教师呢?不过,洛克认为儿童的心理及礼貌的形成需要持之以恒的关注,并且还得个别施教的观点,我很认同,所以我认为大班额教学确实弊大于利。
洛克的家庭教育观值得重视!“只有将子弟的幸福奠定在德行与良好的教养上面,才不失为唯一可靠与保险的正途。”“一个能干的人才的成长,靠的是恪守正直公道、宽宏大量以及节制沉稳的原则,再加以观察与勤奋努力而成。”洛克还说:“对于下一代的年轻人,如果人们不去关注与保护他们的率直、严肃及勤奋的美德,却又希望他们随后在人生舞台上取得成功,并具备充足的德行、本领与学问,那简直就是笑话。”“所以,教育上不易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目标之一,真是德行——直接的德行,而不是鲁莽冒失,也不是任何赖以混世的雕虫小技。所有其他的考虑与业绩都应让路,推迟到此目标之后再做打算。惟有德行才是坚实的、实质的善,对此,教师不应照本宣科及空谈泛论,而应利用教育工作与教育技巧,把德行供给心理,将其固定在心田,在年轻人对德行产生真正的爱好,并将其力量、荣誉和快乐,至于其中之前,绝不可以停止努力。”从洛克的阐述中,教师及家庭教育的作用可见一斑,而德行的教育又是重中之重。
此外,洛克还建议父母外出对邻舍进行礼节性的拜访时,应让儿子同行。还有一点提醒不容忽视“我只是觉得,无论他的境遇如何,亲自教养儿子,就是对于儿子的最好馈赠。”由此,可以看出父母的陪伴在孩子的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七)父母应为子女树立榜样(71节)
“最大的尊重应属于儿童。”洛克认为“你不愿意他去效法之事,你自己便绝不可当着他的面去做。”说的其实就是榜样的作用。我们不希望孩子做的事,我们首先应要求自己不做。还是说个自己的亲身经历吧。
去年清明节之前,我不喜欢读书写作,我最大的爱好是追剧,常常为了追剧熬到深夜。我对电视的痴迷无形中影响到了孩子。尽管我每次都说:“儿子,少看点电视,别跟妈妈比,妈妈像你这个年龄,一直用功读书呢。现在妈妈工作了,也没什么大的追求了,只希望你好好学习……”其实说这些话时,我挺心虚的。儿子口头应着,实际行动上却大打折扣!那时我才真正明白我应该怎么做。就从清明节假期开始,我和儿子共同制定了挑战计划:远离电视!我清楚地记得,那个假期我读完了《苏东坡传》,儿子也挑战成功!以后的日子,我减少空洞的说教,而是用实际行动告诉儿子怎样做才会让生命更有意义!在两年的陪伴中,我和儿子成了良师益友,从没发生过争执,他也没经过什么叛逆期。每每听人夸赞儿子时,只有我自己明白:其实是榜样的力量!
生活中,常常听到家长对孩子说:“我这辈子就这样了,你好好干吧!”其实你不是让孩子上进,而是教孩子如何放弃!
(八)儿童的管教与惩罚(72—75节)
这里洛克再次重申应谨慎地实施奖惩,同时在教导儿童的方法方面要遵守以下几条简要的规则:
第一,儿童应学之事,绝不可变成儿童的一种负担,也不应当作一种任务去强加给他们。否则他们会油然而生厌恶之心。
第二,因此,作为此事的结果,即使你已经使他们对于某事形成向往的心理,但当他尚为立意去做时,也应少安排他们去做。
这两条,我个人理解为是让我们保护好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此外,洛克告诫我们应注意观察儿童脾性的改变,应该小心地抓住他们资质与性向的有利时机,其实就是让我们引导孩子爱好他所从事的事务,让他们自愿地去学习。而如果我们没有留心到或是错过了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佳时机,我们要设法使之得到改进,不能任儿童养成懒散的习惯。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教会孩子养成自控的能力;对于做的正起劲的事要能拿得起,放得下;一旦得到理智或其他人的忠告指点,要能摆脱懒散的情绪,精力充沛的去做好该做的事情。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的心理习惯于自做主宰,儿童可获得更大的益处。
最后,我还想补充一点的是: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我们不仅要读进去,还要走出来,真正的把它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才算是发挥了它的真正价值。对于儿童的德育的具体意见,我个人的育儿心得是:身教大于言传,影响大于说教。不骄惯、不溺爱、多鼓励、少惩罚。孩子就像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我们应常常照照这面镜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解决。对于初为人父(母)的或是不知如何教育孩子的朋友,我这里推荐三本书,可供参考: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维尼老师的《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张文质老师的《奶蜜盐》。以上都是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好了,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聆听!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多多指教!
领读者: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乌龙镇中心学校
刘茜
邮编:237453
邮箱:1633533372@qq.co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