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擎老师在西方思想那门课中说到:“大学教育应该把一个人变成更明白更有趣的人,或者说善于思考且丰富的人。而现在我国的大学教育更注重的却是技术的培养,越来越技校化。而那些真正需要培养的品质、思维无法衡量,越来越不受重视。”
不可否认,我们经历的大学生活就是这样的。学习一门技术当然也很重要,但大学更应该培养一个学生的思维、品质,让他成为一个善于思考且有趣的人。而不是现在的很多大一新生就开始为了考研开始学习。很多事情很多阶段急不得,考研如果在社会无限制贩卖焦虑的情况下推到大一,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变成考试的机器,他们没有时间去好好享受大学时期该有的生活,他们没有时间广泛阅读那些“无用”的书,他们更没有空闲去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
社会相比之前是进步了不是吗?但在我们物质世界不断进步的同时人们的精神世界却越来越荒芜和迷茫。进步的社会本应该是一个多元的社会,而如今我们越来越单一化,连我们的审美都趋向一致,仿佛锥子脸大眼睛双眼皮就是标准,由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整容。我们对一个人的成就和地位归根结底会落到金钱上,每当我听到“上大学有什么用呢,大学生满地都是,出来还不是也找不到工作”“xxx也没上大学你看现在都是老板了,挣不少钱”的时候,都感受到一种长久的悲哀。
我为自己悲哀,也为这个社会悲哀。
过年这几天走亲戚,跟舅舅家上高一的小妹妹聊天。大概聊的内容就是她感觉现在网红明星很挣钱,上大学也不见得可以挣钱,心里有很多困惑。其实这些问题大家应该都想过,现在网络那么发达,催生了越来越多网红,在我们眼里他们可能没有那么高学历却有比很多学历高的人多几倍甚至上百倍的收入。
我说,如果你以为上大学就等于有了高收入那肯定是不对的,你拥有的知识或者你的学历在这个社会也很难完全和收入成正比。但大学依然有用,我想它或许带给不了我们直接的变现能力,但却可以让我们的心灵获得成长,让我们更加认识自己,让我们变成一个更明白的人。
我觉得工作跟幸福一样,不一定挣的多的人一定幸福,我们的幸福有很多维度构成,什么时候金钱成了唯一的尺度了呢?就像很多人认为如果你大学毕业以后可以有一份收入高的工作那就是大学有用,否则就抹去这四年的成长,我觉得这是不公平的。
尽管我们这个社会还是没有办法衡量这些我们真正需要学习的东西,就像有些人看了很多书没办法证明一样,我觉得也不用证明,那些你走过的岁月,那你你收获的价值,即便无法衡量但终有一天会带给你惊喜。
记得白岩松说过一句话“看似无用的东西却是最有价值的。衣服的功能就是避体,如果只是为了避体,不到一百元我们就可以解决一身衣服,但有些衣服却可以标价上万,正是这些衣服的设计、品牌、理念等等这些无用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