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真相的归因

作者: 杨继昌心理咨询师 | 来源:发表于2019-03-03 14:31 被阅读47次

    当年伽利略发现了金木水火之外的太阳系行星的时候,遭到了很多宗教人士的反对,反对的人拒绝使用天文望远镜,因为一旦使用了天文望远镜就相当于看见了真相,对于活在虚幻当中的人们,真相是最恐怖的。

    真相相当于对过去所有恒定了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冲击,最大的冲击就是上帝不见了。这种上帝不是神话和宗教的上帝,而是每个人都会把自己过去的信仰,价值观等当做自己的上帝,过去认知涣散,相当于上帝已死。

    很多人在行善方面做了很多好事,但倒霉的事情还是轮到自己身上,这对那些信仰会形成冲击。这种冲击会形成精神崩溃,也会建立新的认知。

    我们不能建立新的认知的阻碍是我们内心一直延续的推理模式出了问题,推理模式常见的三种模式,演绎推理,类比推理,归纳推理。

    我们以自身为例,多数使用的只不过是类比推理和归纳推理,而这缺乏科学性,只能说部分概率,每个人成长环境不同,都会有不同的例子和反例,特别的例子。

    很多人拿马云,巴菲特等人的事迹来推理说明一些事情,而这并不科学,人人成为马云的概率为十四亿分之一,这只能是一个“鲜活性的效应”,而这种鲜活性并不能代表普通规律。

    一个科学的说话和理论,需要具有检验性和可证伪性,而大多数人的归纳缺乏检验,更不能分辨真伪,以马云为例所有的演讲都具有不可检验性,我们没有办法把一个人放在实验室里,控制相应变量,来制造一个人的认知和价值观,社会洞察力。也难以评估一个人口述中的哪一个变量确实起到了化学反应。

    只有在其他变量是不变的情况下,只有一个变量是变化的,造成了某些结果的变化,才为因果关系,但心理模式的形成,有很多的相关关系,一个变量发生了变化会引起其他附近的变量发生变化,这样造成心理变化的是相关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

    而我们在分析和整理思路的时候,很容易犯的错误是把相关关系当成的因果关系。

    父母不好,所有的错误都是父母的。这个归因模式存有偏差,因为我们忽略了个体的选择性偏差。很多同卵双生子的实验验证了这一点,因为个体的选择性偏差导致个体的差异性。而父母的照顾不周,和管理太严厉,只不过是相关关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未必是因果关系。

    随意的嫁接一个因果关系是有好处的,这样可以对单一对象释放过多压抑的情绪。当释放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发现自己其实什么都没有改变,还是过去的模式,只不过是换了一个躺着的姿势而已。

    作为独生子女的个体,没有参考样板,归因模式从个人成长史上归纳,而归纳仅仅是归纳。

    每一次的科学进步,都会对过去经验形成威胁,一个人不学习所以感受不到威胁,因为心中的上帝还在。

    一个人在纷杂的世界保持大脑清醒,需要了解新的知识对过往认知的威胁性,因为人一遇到威胁就容易形成否认和防御,假装看不见。

    企图在过往的认知里需求解决之道,但那不过是安慰剂作用。

    在安慰剂的实验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安慰剂能起到不到三分之一的作用。

    人们都希望可以寻找到捷径,而这种捷径就像菜单,如果有一个菜谱可以给我,让我马上可以感到幸福,放下焦虑,放下抑郁多好。

    于是各种网络菜单就出现了,

    而这些菜单和以前的江湖术士的方术何其相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真相的归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mwp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