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特教师暑期培训班,真人图书馆记录三。
图中立者为王福强与一个人结识,并同车而坐,同桌而食,同室听课甚至一同游戏,需要怎样的机缘巧合?
从家乡到朝阳义塾的空间距离并不远,不超200公里,但实际路线却颇费周折:先乘3小时大巴车,到上海;再从7号转16号地铁线,到滴水湖;还需打车20多公里才能到达目的地。
“我正在16号线上,有结伴同行的人吗?”在群里,看到这样留言,我稍微犹豫了一下。那个人也姓王,名字跟我读师范的班主任相差一个字,我于是回:“我们马上到站。”我和同伴等在站台上,张望着车子来的方向。这是16号线的终点站,人并不多。很快王老师走出来,中等个子,清瘦。微笑着打了招呼,他说是自己派自己来参加的,我们知道他大概是校长之类的职务。哈拉几句后尴尬无言,大家静坐在站台上,等待后一位约好的同伴吾老师(很特别的姓)。
一行四个人,王校长是唯一的男性。我说:“如果同伴里没有男的,那我们女人都能独当一面;如果出现一位男性,我们便不由自主产生依赖心理。”他熟门熟路地在“滴滴打车”上联系好车子,以“我是公费培训”的理由,算了车费。
晚上的破冰活动,自我介绍环节,我们同车四人,又组成一个小组,美其名曰“文雅四人帮”。看到前面的几组或唱歌、或跳舞、或说鸟语似的家乡话,王校长说:“我玩不来那样的,就直白地语言介绍吧。”我们聊着,发掘着可以用的元素。原来我俩同岁,孩子也同岁。我被三人推荐为发言代表,以“说的比唱的还好听”的理由进行朴素的介绍。等到后来看到他每天的日志,听到他的“真人图书馆”,不由心里发虚,我是有怎样的胆量代替他和大家发言啊。后话,暂且不提。
第一天全部结束已经九点多了,回到宿舍洗洗躺平,刷刷微信朋友圈,突然看到了他发出来的一条信息:《浦东研修(一)出发:寻找起飞的跑道》,洋洋洒洒两千字。他用二十年前的两句诗,介绍在假期依然忙碌的日程中,参加这次研修的初衷:“我是一个迷路的孩子,在梦里寻找起飞的跑道。”他写了参加研修的三个原因:冲着召集人茅卫东老师,冲着朝阳义塾这个偏远的地点,还有“想结识一批志同道合的教育伙伴。”我知道,他以后还会有研修日志二、三、四……
第二天的培训,内容丰富,上午邱华国校长的真人图书馆;下午一点多就出发,前往中船三井公司参观;晚上还听茅卫东老师介绍在从江的教育观察。讲座时间很长,午睡和晚饭后有一段休息时间。我和丽清回到宿舍已经九点半过了,十点不到,王校长这一天的研修日志果然发出来了——《浦东研修(二)故事:让教育温暖起来》。我疑惑:刚才吃完晚饭,他和我们一起散步到小卖部;晚上和我们一桌围坐,听茅老师侃在从江的经历,他什么时间写的?这一天的日志内容,比昨天更丰富,四个章节大概两千多字。既有白天听到的故事,也结合故事这个话题写平时的工作和感想:
“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跟自己任何一个老师有过充满生命活力的、充满欢欣和愉悦的交流、碰撞、息息相通的融合、心照不宣的默契,没有一个有滋有味的故事,那么,他究竟能够得到什么样的成长呢?这样的教育岂不太苍白、太乏味了?”
我品读着他的文字,想象着他挤时间写这些文字的情景,这个人逐渐生动起来,丰满起来。我第一时间给他点了赞。
第三天,我开始关注他上课的情景,我好奇他什么时候写这些内容的。培训班里只有四十多位听课的人员,一览无余。他坐在我们隔壁一桌,并没有带电脑进教室,好像有时听得不太投入,会划拉手机什么的。不过每天他记录的内容,又感觉他都听进去了。这天的内容很有意思,上午是杨庆的讲座“儿童中心游戏治疗”,下午是林夕媛的讲座“儿童性教育”。傍晚的活动,茅老师说允许自由选择,在宿舍休息也行,我和丽清就逃课了。在宿舍聊着两天来的收获,我自己也做了个微信拼图,简要地介绍了第一天的行程和两天的所见,时间就溜走了。很快王校长的日志发出来了,我发现他每天都有中心,不是随便写的,《浦东研修行(之三)目中有人:我们的必由之路》,白天的讲座主讲都是女性,内容传递的就是对需要关怀的孩子的悲悯情怀。太妙了!
第四天,作家叶开的讲座,自由教师史金霞的讲座之后,傍晚有两场讲座,一个就是王校长的真人图书馆,我简直迫不及待了,早早地来到餐厅,占好有利地形,等待他开场。三楼吕氏姐妹的《字若星辰有真意》,讲汉字的妙趣,我都顾不上了。王校长娓娓道来,流畅地讲述着他的经历:他是河北人,小中专毕业(跟我一样的最早学历),从二十岁踏上教师岗位,到最年轻的地区教研员,到最长久的副校长,再应聘北师大附属小学储备校长,于千军万马中被破格录取,去年代表北师大到常州来开疆拓土,创办新的合作学校。他也介绍他的办学理念和管理办法,“一个都不能少”的案例,让我感受到他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这一天,他依然在十点半准时发布他的日志《浦东研修行(之四)蜕变:在无声的积淀中发生》。他刚刚说过,这些写作的时间是哪里来的:听课时会提炼和理清自己的思路,中午和晚饭后休息会分别写一些,一天结束后再修改润色,然后发布。
多年的勤奋耕耘,他不但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和管理经验,而且出版了十部书籍,其中还有两本是小说。他笑着说:“我今天的一万步完不成了,计步器就交给小张,让他帮我完成一些。”原来紧张工作之余,他还是每天万步公益团队的队长,今天实在太忙,他就作弊了。小张和他同宿舍,是一个来自山东的年轻人,掏出口袋里的计步器,说:“和王校长在一起,压力大啊。他每天写那么多东西,我什么也没写,就帮他走个路吧。”结束培训后,小张马上申请了微信公众号,誓言要在“小院里”栽花种草。这就是进取精神的影响力吧。
后来听了孙源源校长的讲座,他又写了一篇《浦东研修行(之五)守望:做孩子生命中的贵人》。与王校长相处,作为旁观者,既敬佩他的勤奋和执着,又稍有点不赞同这种紧绷。生活如果只有勤奋,那也太无趣了。然而,最后一天,在归途中,我看到了他第六篇日志《浦东研修行(之六)虚度:让我们寻找幸福人生》,他是明白劳逸结合的道理的。不过,在我眼里那么紧张的几天,于他却是“如果生命是一本日记,那么五天来写上本子的一页,就是散淡和快乐。”我们大概是两个世界的人,简直是人生观、价值观大不同!
我们的交集到这里就结束了,不过现代网络发达,让我们仍能关注到遥远的地方。我的日志,他会夸“真棒”,我也看到他写的小诗和教母亲上网的信息。
他自称是一个教育的理想主义者,在我眼里,他亲切平和,是有着温润气息的现代君子。他,也是我的同龄人。
PS:回来后我看到他不断写作,就家教就学校管理等内容,大家争相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