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读唐朝诗人李商隐的《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1],
百尺楼高水接天[2]。
青女素娥俱耐冷[3],
月中霜里斗婵娟[4]。
首先需要弄懂以下词语意思:
[1]征雁:迁徙的雁,多指秋天南飞的雁。
[2]楼高:又作楼南、楼台。
[3]青女:传说中主管霜雪的女神。
素娥:指嫦娥。
[4]婵娟:姿态美好。
细品这首七言绝句,诗人李商隐勾勒了一幅唯美的深秋月夜图,意境空灵幽远,秉承了李义山之抒情诗“寄托深而措辞婉”(叶燮语)的一贯风格。
第一、二句实写诗人在秋夜登临高楼,远眺霜冷长天、寒月高悬的情景。首句七字写出了季节的变化,仿佛让人感受到了蝉鸣远去,取而代之的是征雁声声,秋意寒凉。次句则渲染出“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氛围,而“水接天”三字虚虚实实,既可以视为水天一片的实景,也可以理解为霜、月与夜空清冷如水、浑然一体的景象。
诗的后两句,诗人笔锋一转,不再直写霜月,转而写传说中的青女与嫦娥,以神话之美映衬自然之美,而如此虚写自然比直接赞美更为高明。在诗人的眼中,或想象中,她们的冰肌玉骨、绰约仙姿在霜月交辉的夜景中隐约可见,“素”是霜月的意象,“耐冷”是霜月的高洁品格,“斗婵娟”体现霜月的融合交织。
然而,诗歌的美学价值在于多重解读方式,若只将此诗看作单纯的写景抒情诗,自然只能得一遣词用字优美巧丽的粗浅印象。尤其李义山的诗歌一向高情远意、旨趣遥深,故细细品来,诗中的霜、月、青女、嫦娥,既是其本身,亦是高洁之士的代指。那些品质高洁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面对尘世的浑浊,他们“耐冷”“斗婵娟”,追求着光明,不也正如这月景,给人清冷又美好的感觉?
一首值得反复回味的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