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如何整理有效信息,使得手账在记录、翻看时更有的放矢,帮助我们写作时有一个清醒的头脑,清晰的思路以及更多的灵感呢?
碎片化信息随处可见,如果没有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不去建立知识体系,用有效方式记载下来,那么再多有用的信息都不能解觉你的渴求。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经过笔记式的整理,有了更多的素材来源。写作创新孕育在记录当中。笔记越是呈现的具体,越是能在日后能用语言进行相关总结,随时补充你的思考就可以了。比如一张照片会告诉哪种拍摄的角度更好。同时在其它方面也有了更广阔的视角。
其实,大可不必在意当下信息的有用无用,只要记录当下的感想和疑问就好了,最好是对事物有意义的扩展联想。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相同的,你以为的无心之笔也许与你要表达的主题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你只要随时记录下值得纪念的一刻,无论以何种形式。
但这绝不是说,记录的信息都是精髓,只有不断地优化,随时调整笔记内容,才能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记笔记有两种方式,可以先把主题点罗列下来,留出空白,日程生活中接触到的都可以写到或粘贴到笔记本中。亦可以按时间记录一件事的发生,再从从各个角度去思考,提炼出不同的观点。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芳华影片放映时,当大家还在讨论爱情时,《芳华:人为什么要善良,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从人性的角度另辟蹊径,因而成了爆款文。
生命的多个维度在笔记本上无限扩张,原原本本地还原了自己的过往。记录可以和九宫格结合起来,把成为更好的自己作为目标。或者自己设计分类,比如灵感萃取、读书笔记、愉悦体验、经验教训、育儿心得及反思、旅游纪念,这些也都可以作为日后写作素材的来源。
总之可以归结为一个话题,不断丰富话题的可写性。奥野宣之就以亲身实践说明,当积累了同类似的5个左右的构想,就可以写4000字的随笔。
每一天发生了什么,塑造了一个现在的你。翻看笔记本上的点滴记录,对比现在的成熟,曾经那个稚嫩的自己一点点战胜困难已经变得强大,亦或是那些带给你愉悦的体验,让你更加清醒地去看待未来的路如何走。
过程的记录提醒自己,甘之如饴的生活需要自己去奋斗。笔记经常翻看,会带来更多的灵感。
如奥野宣之所言,“我们往往需要尽一切可能把所有触动内心的信息不断记录在笔记本上。”“笔记是在向自己的思想致敬。”
笔记可以呈现出你日常生活全貌,勾勒出你的人生地图,既可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可以按图索骥,也可以对日后的人生规划做指导。重要的是形成个性化的笔记,真正为我所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