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小A提问:
儿子4岁,最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逛超市,一到超市立刻就钻进儿童玩具区,看见喜欢的玩具就紧紧抱着,一定要买,有时候告诉他不能买也没有用,一直抱到收银台那儿,如果最终没有得到这个玩具,小朋友会很愤怒,生气得在路上大哭大喊,真是很尴尬。有几次甚至攥着小拳头打妈妈。这让小A感到挺震。不知道如何应对这样的情况。
问题:
一、孩子每到商店或者超市,就很兴奋的想买玩具。我们真的不能每次都满足他,怎样处理比较妥当?
二、最近孩子一遇到生气的事情就打人,甚至还打妈妈,应该怎样教育?
由于篇幅的原因,今天这里我们先解答第一个问题:
孩子为什么不知满足的想买玩具?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样应对?
有小孩的父母都知道,小孩子总是不厌其烦的想要买玩具。如果一段时间爱上了小汽车,他就恨不得把商场里的所有小汽车买光,家里的玩具骑车不说上百,几十辆总是有的。可每次去商场,孩子总是会要求再买新的玩具。似乎再多的玩具都不能满足孩子的欲望。
我们经常可以在商场里看见家长这样“教育”孩子:
“不能买,上次已经买,这才没多久你怎么又要买呢?”
“这孩子怎么能这样?不能这样贪心。”
“同学有这个玩具你就一定要买一个吗?这么小就攀比?不行!”
“这个玩具有什么好看的?哪里有你家里的玩具好?乖,这个不好,听妈妈的,不要!”
......
上面的这些“教育”在我看来都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否定了孩子的感觉。
孩子觉得某样东西好,在他的视角看来,这就是好的。如果父母否认他的感觉,强调这件东西是不好的,那孩子的自我就会分裂出一个假自我,这个假自我以父母的感受为自己的感受,活出父母想要的样子。但这个假自我也以孩子的真自我为食。真自我会停止成长,越来越虚弱。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克特提出了真自我与假自我的概念。这首先在与妈妈的关系中形成,而后扩展到其他所有关系中。
有真自我的人,他的自我围绕着自己的感受而构建;有假自我的人,他的自我先围绕着妈妈的感受而构建。
后者的悲哀是,他自动地寻求别人的感受,并围着别人的感受转,他为别人而活。
咨询室里我们遇到很多这样的来访者,随着年纪增长越活越乏力,越活越没有价值感。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就是陪伴他去找到真自我,重新陪着真自我长大。
第二,否定了孩子的欲望。
成长的秘密就是新奇的东西感兴趣,这是人的天性。孩子容易对玩具喜新厌旧,其实很自然。我们不能打压孩子的这些欲望和天性。否定和打压孩子的欲望,无疑是在告诉我们的孩子,我不配得到,我不配拥有。
我有一位来访者,其实有钱,却把还日子过得紧巴巴。买东西总是买廉价的,老公和孩子很有意见,就是因为在她心里日子过得紧巴巴,不能有太多的欲望和享受,这样的生活才是自己熟悉的味道,才和自己相配。
第三,家长不诚实
我一直认为,做父母的可以不完美,但是对孩子一定要诚实。
我们觉察一下自己,当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真的是因为孩子错了,还是我们自己的不承担?
我并非是主张孩子要的所有东西做家长都应该给他们买回来,满足他们。是的,我们都是普通人,不可能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
但是,我们真的是在孩子面前诚实吗?我们有没有把自己没有能力满足孩子,或者不愿意满足孩子,迅速演变成了:孩子有问题?
承认我们自己没有能力孩子满足孩子,会让我们自恋受损,我们难以承受这样的感受,于是甩锅给孩子,怪他们有太多的欲望,不知节制。
承认我们因为自身内心的匮乏,因为自身的惩罚感而不愿意满足孩子,太丢脸,太难堪,于是又甩锅给孩子,怪他们太爱攀比,太虚荣。
于是孩子含着眼泪,带着罪疚感,压抑了愤怒服从了我们。
然而,这场所谓的“教育”没有谁能真正获益。孩子的内心被扭曲,压抑否定了自己的感受和欲望,而父母错过了看见自己的机会。
写到这里,也许大家已经明白了,当我们遇到相同情形应该怎么应对了。
是的,避免以上三点就可以了。
第一点,承认孩子的感受和欲望。
“哇,这个玩具车的确很特别。颜色也挺鲜艳。你看,还能发炮弹哟!”
”宝贝好想把它带回家,是不是?妈妈看见这辆车也好喜欢。”
第二点,诚实的告诉孩子不能买的原因。
“但是,宝贝,今天妈妈不能给你买回家。因为,妈妈今天没有计划钱来买这辆车。”(如果能够在进商场前给孩子提前预防,告诉他今天妈妈计划不买任何玩具。孩子的愤怒会小很多)
不要期望孩子听了我们的诚实表达,会平静的接受这一切,那就不是孩子的正常反应了。接下来,孩子会生气,会愤怒,甚至会有攻击性。(关于孩子的愤怒和攻击性这部分,以后会和大家分享)
那么,作为父母,这时候我们需要抱持孩子的这些愤怒和悲伤。作为一个稳定的容器,让孩子的愤怒由爆发到平静,不加任何评价。就像暴风雨,总有过去的时候。
但是这里的寥寥几句,要想做到非常不易。但只要我们认真去做,带着自我觉察去做,你会发现孩子一次比一次更宽容,更能接受。记住,虽然遗憾会有,但是一定不会有创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