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概念

作者: 来是春初 | 来源:发表于2018-09-01 23:53 被阅读5次

最先读《正见》是因为萧秋水,她几次提到这本书对她的影响之大,我就买来看。看不懂,大概过一遍就放那里了。

前一段时间看到审美能力很让人佩服的一个人,他推荐了一个人的公众号合集,里面的作者是证券从业,所写的文章也都和理财相关,其中提到对她影响很大的一本书中有这一本。

我又找来重新看一遍,能理解的多了起来,刚好那一段时间听武志红,一些理解的点结合起来,好像有些地方是相通的,比如,白色生命力是被看见,而在《正见》这本书里,看见的能力,其实也是慈悲,因为你能看见,是因为你已经在自己心里种下了慈悲的种子。

又想找来看看,即便暂时觉得没有多少具体实用。

以下是笔记:

作者自己写在前面的话:

除了几个不太长的朝代,几世纪以来,极度实用主义的中国人,采用了儒家,而非佛家或道家,以至于道家几乎无踪迹了,这是很令人伤心的事,因为即使是《道德经》的只字片语,都是无价的。

我得儒和道所知有限,但是我的猜测是,儒家所提供的是常识,因此实际的中国人喜好儒家,而道与佛提供的却是超越常识的智慧,它不能带来即刻的获利,但是如果中国人能看到拥抱智慧的长远利益。我有信心,中国人会再度拥抱佛教。

佛陀本人曾说,我们不应该崇拜个人,而应崇拜此人所教导的智慧。

一切和合现象都是无常,一切情绪都是痛苦,一切事物无自性,以及证悟是超越概念的。

感想:

笔记部分写这几句,第一关于儒家和道家,同样的观点我在木心的《文学回忆录》里读到过,又在这里见到,也是无形中对我有影响的,比如,在引导孩子学习时,我反对背诵《三字经》和《弟子规》,倒是古诗是我很有热情和她一起背诵。这一点,萧秋水前段时间还专门写过文章,说很多学校里要求孩子集体背诵《弟子规》,她表达的是,不应该这样引导。

中国人讲实用,包括对孩子教育足够用心重视,其实也要一分为二去看,也不是全部不好。这里又想起来傅雷给儿子的信中提到的魏晋风骨,还有木心也提到过,还有《正见》作者说的《道德经》的智慧,我觉得他们都是在说同样的东西。

不应该崇拜个人,而是崇拜此人所教导的智慧。这一句应该经常拿来提醒自己,这样一个人的学习力会足够强大。我们往往做的是,因为一个人的作品认识一个人,开始追其他作品,但是逐渐对这个人的关注超过了对其作品的关注,没有完美的人,不要忘了初衷,不要让情感,情绪影响了你:我们是为了获得智慧而来。

最后一句话:“一切和合现象都是无常,一切情绪都是痛苦,一切事物无自性,以及证悟是超越概念的。”到现在都不能好好理解,最后一句,证悟是超越概念的,好像有一点点体会,但还不能说清楚。

相关文章

  • 超越概念

    最先读《正见》是因为萧秋水,她几次提到这本书对她的影响之大,我就买来看。看不懂,大概过一遍就放那里了。 前一段时间...

  • 《塞上画存在的真》

    表象认识是概念,本质真实是视角,也有表象艺术,本质艺术。如果没有没有概念,视角很难明白,视角要超越概念。 超越概念...

  • 如何理解“超越”?

    汐暮:“超越”,怎么理解? 陶语: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不执着于相即是超越,这是一种理解。 汐暮:超越概念,是...

  • Hello,树先生》:“超越主义的现实”

    Hello,树先生》:“超越主义的现实” “超越主义的现实”是阎连科小说《受活》后记中提出的不成文的概念,阎连科直...

  • 11大概念教学

    吉林焦艳丰《大概念教学》p41-42 三,大概念的生成机制 一,具体与抽象的协同思维生成大概念。 大概念是超越具体...

  • 什么是批判性思考?

    《超越感觉》笔记 第二章概念:“思考” Mental indolence is one of the common...

  • 幸福丰盛(十)中正之旅

    1、回到中心点是全然心理学里的大师境界和大师状态,完全超越了二元对立,超越了好坏对错,超越了所有的信念和自我概念。...

  • 读《哲学起步》随记

    自我意识的基本结构,可以用这两个概念来概括:一个是超越,一个是反思。它既是超越的,又是反思的。超越就是超出自身之外...

  • 笔记2018-09-14讲座

    新正统神学 布鲁姆哈特父子 上帝的国的实质 对神伟大的体认 借着祈祷和神的话来争战 超越历史,超越概念,神现在也与...

  • 遇见最美的自己

    超越善恶概念之处,有一片原野。 我会在那里与你相会。 当灵魂躺在那草地上, 世界就圆满地超越了语言。 观念...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超越概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ojp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