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饮食民俗

作者: 波旁只想好生活 | 来源:发表于2019-11-24 11:43 被阅读0次

要说传统文化,定离不开北京。

出国这么多次,回来后都不禁感慨北京的好。真的是国际化大都市,吃喝玩乐几乎囊括全球可以玩乐之所。除了迪士尼、环球影城和..雾霾。

在我心里,北京除了空气差点儿,实在没什么不好了。一座极度包容性的城市,有粗旷有细腻,有韵味儿有风情,还有骨子里带着的传统劲儿。

来北京数年,自己吃过也被推荐过大大小小的馆子。吃的时候都觉得很温暖,但若真让我数个排名一二三,还是有点难。因为吃嘛,饱口福之欲,当时爽过也就爽过了。

包括身边朋友在内,查询北京美食用的最多的是大众点评。输入想要的关键字,在屏幕上从头滑到尾,选个最想去的。

不过今天倒不是想推荐什么美食,而是想聊聊北京饮食文化背后的1234。


在读金受申先生的《口福老北京》时,感慨当年的市井趣味。那时西洋文化刚大规模入京,大家都抱着好奇心跑去洋物件儿和咖啡馆尝新,普通人尝到一次,可以和朋友吹嘘一周。

如今我们怀念旧风俗,若是有哪家以老字号和传统味道出名,才值得当代年轻人去排队呢。

现在能吃到的老北京风味,都是满族入关以来,满汉结合的老北京小吃。清代北京的皇亲贵胄排场大,也好美食。光是达官显贵们就能撑起整个清代饮食文化。

还顺带延伸出了官府菜系馆子,讲究的是大气精细。

最典型的,流传至今的官府菜系代表——谭家菜,开在王府井北京饭店内。当年的翰林谭宗浚很爱吃,经常在家中设宴。谭家菜最大的长处是它把南北口味恰到好处的中和,糖盐各半。并因此名扬京城。

还有程府宴,不便宜,均消一千起。


郭德纲在说书的时候总会提到上一辈老先生们在茶馆。

一说茶馆,北京味儿立马来了。

北京的茶馆种类很多。如今的茶馆和咖啡馆的意义差不多了,三两个人坐着聊会天,喝着茶。或是一个人呆着电脑去茶馆坐一下午。

在清末,茶馆可是最热闹的地界了。当时有“书茶馆”、“茶酒馆”、“清茶馆”和“野茶馆”之分。

书茶馆每天有白天晚上两场评书,“开书不卖清茶”是标语。

茶酒馆有烟有酒有干果。

清茶馆和咖啡馆差不多,生意人喜欢在这里安静的谈生意。

野茶馆则设在荒郊野外。

最有意思的是“大茶馆”。在清末,满清八旗子弟口袋富足,闲来无事,总得找地儿打发时间,瞎扯,闲聊。大茶馆就是他们聚集的地方。

早先最火的是天汇轩,现在也是茶馆,叫乐天汇书画院。装修风格走的是文人雅士路线。

清末的茶座用的是盖碗。原因有几点,一是大碗便宜,一杯能喝半天。二是冬天刚进门的时候,能捂手。

在大茶馆喝茶很便宜,场子大也不缺坐。喝到一半了想回家,或是出个门,跟伙计招呼一声就行。回来还能继续喝。一天买一包茶叶可以分着冲两次。

再有什么市井小吃,烂肉面、窝窝馆,烤鸭,能出名的都是既受民间欢迎,又和皇家有故事渊源的。

这是清末近代。


再往远了说,便是更深层的饮食文化积累。

北京在辽、金、元、明、清五代的千余年间,一直是全国的政治中心。能有今天的饮食文化和生活气息,是靠历朝历代的饮食文化积累沉淀而来的。

从后往前数,满族、蒙古、女真、契丹都曾定都北京。或多或少的带来了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打鱼打猎、吃素吃肉、豪放精致的风格和汉族原本的饮食习惯都参杂在一块了。

说到女真,也就是金朝,有个有趣的故事。

女真族是游牧民族,游牧民族喜欢迁徙,金朝的诸位皇帝一年之中往往有半年以上的时间不住在都城里。

皇帝不在家,也就不怎么大摆设宴,所以这个时代的京城饮食文化没怎么大幅度进步。

其饮食无论就制作还是就享用来说,都谈不上精细和雅致。唯一的特点大概就是豪饮了。。。

契丹人建立的辽国就不同了,根据《燕京风俗志载》,北京小吃豆汁儿和果脯,都是由契丹民族和汉文化的融合发展出来的。

至于燕京啤酒嘛,也有个典故。

当年南宋人周辉出使金国,在燕京喝了一种名为“金澜”的酒,回来后大加赞赏。这种金澜酒是用燕山地区的一座金山上的金泉水酿造的。

当时的燕京,即金朝首都,今日之北京。

当然燕京啤酒大概也是取其名头,具体是不是用金山的金泉水就不知晓了。

再有涮羊肉,民间传说是忽必烈在带军南下远征时发明创造的。但这种说法只是传说,具体是真是假,难以考证。

明代饮食文化最大的融合,是郑和下西洋。带回来诸多洋物件,其中还包括玉米。

再后来,便是明末时期了。西方工业革命渐渐开启,也影响到中国文化。南方人北上,北方人南下,京城了开始有了老字号馆子。

最最出名的北京烤鸭,也扬名于明朝。其中“便宜坊”烤鸭最早,创办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中间多次关门闭店,现如今重新开张。

便宜坊在当时只是个小馆子,没名没脸儿,只是做一些干干净净的鸭子。

“六必居”原本是家卖酒的店,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为保证酒味醇香甘美制订了六个必须的作规则,所以叫六“必”居。

不过六必居最出名的是酱菜。


早饭,是各地民间最普遍也最有韵味的小吃体现。

北京人管早饭叫早点,要么去早点铺买,要么在家吃前一天的剩饭。早点摊上以油条、包子、焦圈儿、豆浆、豆汁儿、炒肝儿居多,市面上也有常见的烧饼、炸糕和粥。

不过焦圈儿,豆汁儿和炒肝儿,是外地人到北京一定要品尝的东西。已经成为北京文化之一。

在清末的大宅门里,主人家会提前预定第二天的早点,清早送上门。

早点摊都是最简单好吃的东西,到现在变化也不大。现在变化最大的应该是小吃街。王府井和“簋街”,什么小吃都有,人满爆棚,外地人吃居多。

北京有吃羊的习惯,清朝皇族还喜欢猎鹿。有学者推测,这不只是满族人的爱好,也可能是因为鹿比较好打,还没什么攻击性,不容易受伤。

我在北京机场附近的一家烤全羊馆吃过一顿,很惊喜。

这家烤全羊馆以宁夏羊闻名,上到三楼,天台就是一个个烤全羊的露天烤场,一只只烤的焦脆流油的羊摆在眼前,怕又开心又好奇。旁边的师傅指着其中一只告诉我:那是你们的羊。

哇~一种买东西的拥有感。

烤全羊上桌后,吃到一半,老板进来了。一位穿着朴素,40岁有余的老先生,带着不知哪里的口音问:味道如何,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这种招待和问候比waiter要贴心。

总之,相比于长三角的精致细腻,北京人爱好吃。和多年来住在这里的皇亲贵胄都爱吃喝玩乐有关系。

不过说到底,谁不爱美食呢?饮食总归是人类的天然本能。

早期的人类饮食也和其他动物一样,寻觅、生食。作为后代的我们,现在已经不用以果腹为目标,而是以享受为追求了。

相关文章

  • 北京饮食民俗

    要说传统文化,定离不开北京。 出国这么多次,回来后都不禁感慨北京的好。真的是国际化大都市,吃喝玩乐几乎囊括全球可以...

  • 新疆民俗(饮食与禁忌)

    饮食习俗 饮食习惯西域香味浓烈,各种食品色香味俱佳。烤羊肉串已风靡全国,烤全羊是新疆一大名馔。吃法别致的抓饭、手抓...

  • 2018-06-28

    【文化+】北京第十三届民俗文化古玩雕刻展文博会 民俗文化因其核心要素民俗是集体遵从的、反复演示的、不断实行的...

  • 乡村民俗变迁之饮食

    虽然小时候总是粗茶淡饭的生活,但有时候真的好怀念啊! 80年代后期的农村生活,刚刚顾得上温饱吧,加上那时候信息封闭...

  • 昭闻天下之博物馆系列1:首都博物馆

    相比国博,更喜欢首博。了解北京的文化、历史、民俗等。 第二次来首博了,听服务台说有一位老人讲北京民俗特别好,老人叫...

  • 北京:道教名刹-东岳庙(2)

    上接:《北京:道教名刹-东岳庙(1)》 北京东岳庙(北京民俗博物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大...

  • 舌尖上的越剧(四)尝佳肴,觅旧俗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一粥一饭都有着特殊的文化意义。今天,我们通过越剧的几出戏,聊一聊饮食背后的民俗。 一,祭祀...

  • 第一次深圳行

    昨晚到了深圳,今天游览民俗文化村,看到不少民族的歌舞,加上优美如春的环境,令人感觉格外好,这儿民俗村的感觉比北京的...

  • 寻访北京民俗之厂甸庙会

    逛庙会是春节期间很多北京人的打卡地。我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厂甸庙会。 一走进厂甸庙会你就会看到一副人山人海的景象,挤...

  • 北京民俗中的“白事儿”

    “十里不同风”,房山也是。更何况房山还曾经历过解放前后,从河北到北京的历史变迁。 在民俗,北京管婚丧统称“红白喜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北京饮食民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okl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