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该不该打你

作者: 三三_l | 来源:发表于2018-10-09 20:51 被阅读3次
    孩子,我该不该打你

          “拳打脚踢式”的家庭教育永远欠孩子一个“为什么”,总是不问原因甚至来不及开口惩罚就已经开始。

           刚进校园就听到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以为是谁受欺负了,走近一看,原来是小孩不愿上学家长把孩子摁在地上揍,家长手机拿着不知从哪顺手找来的镰刀柄,孩子却很倔强,趁家长不注意孩子站起撒腿就跑,于是就出现了家长满校园追赶孩子好笑又无奈的场景。在学校中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孩子在学校犯错误叫家长来,孩子还未张口解释就被家长一顿打骂:“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

           “听话”——什么样的孩子才能被称为听话哪,一切都顺着父母老师的心意,唯唯诺诺的生活吗,这样就真的是一个好孩子吗?答案并不是这样。

          大多父母都会为了孩子做出无数的牺牲与付出,希望给孩子最好的条件,排一个通宵只为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白天上班晚上去孩子上学的城市,只为能够监督他让他按时睡觉,为高考调整良好的作息。父母甚至从刚得知有孩子的那一刻就开始在意,注意自己的饮食,吃对孩子有益的食物,对他们进行孜孜不倦的胎教,都希望能够生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

          可是我们所尝试了这种所谓的胎教,神奇的育儿产品真的有效吗,最近在读约翰.梅迪纳的<让孩子的大脑自由>,其中的观点颠覆了我们常以为对孩子有益的做法,那些其实没用甚至有害。没有任何科学证据显示,胎教产品对提高胎儿的大脑发育有丝毫帮助,所谓的胎教产品大多都是骗人的。

           统计数据显示,如果父母从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持续密切关注他们的成长,那么孩子就更有可能获得幸福。孩子与家长之间需要建立依附关系,如果绑定过程收到了干扰,那么孩子就未能建立安全的依附关系,与已建立依附关系的孩子相比,他们在社交相应能力测试中表现较差,同时,他们长大后在与他人交往时发生情绪冲突的概率是前者的两倍,他们的共情能力更差,而且易怒,学习成绩也比较差。

            国庆放假和高中同学在一块聚会,她们都带着孩子,这两个孩子的表现就很迥异,一个两岁多的宝宝吃饭的时候能够坚持从头吃到尾,根本就不哭不闹也不乱跑,几乎不挑食,青菜水果都吃的很香。另一个三岁多的宝宝到了吃饭的地方看到果汁就又哭又闹要果汁,不给买就哭闹不停,没有办法只能去给他买果汁,可是吃饭的时候除了喝果汁几乎什么也不吃,不停的跑和闹,妈妈没有办法只能哄骗让他用手机看《小猪佩奇》,孩子一听立马老实的坐在坐在那里。在家里这个三岁多的宝宝也是一有不如意就立马哭闹,妈妈总是假装生气说:“再不听话就揍了哈。”妈妈的话根本就吓不了他。

            这两个孩子为什么差距这么大,这和他们的生长环境有关,三岁多的妈妈上班离家远没有时间照看宝宝,就把孩子放在奶奶家,周末的时候再接回来,平时奶奶也爱打麻将,也没有太多的时间与精力照看,要什么都满足,只要孩子不哭不闹就好;另一个两岁多的宝宝从小就跟妈妈长大,妈妈自从有了孩子就在家做起了全职妈妈,孩子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妈妈都清楚,也很有方法。这并是说我们有了孩子要辞职做全职妈妈或全职爸爸,只是我们在有了宝宝之后要适应这种变化,给与孩子足够的关注与爱。

           想要培养出出类拔萃的孩子们,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家长要能够高要求高响应,即富有爱心又严格要求,而不是高响应低要求式的溺爱,更不是低响应高要求式的独裁;在面对孩子的种种状况时能够妥善处理自己的情绪;父母适度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因为在孩子的发育过程中,大脑的结构会发生很大变化,而这样的变化会影响孩子的变化,行为变化又反过来会激发孩子脑内的生理变化;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情绪感受;在面对孩子的情绪洪水是,能够无所畏惧,既不压抑孩子的情绪,也不会一走了之,更不会让孩子肆意知道全家人的幸福;父母应承认孩子的情绪感受,并鼓励他们把情绪表达出来,而不是对其进行价值判断;强大的共情,父母直面问题,没有逃避,而且说出了孩子的感受,确认了她的情绪,并表达了您的理解,这就是共情。

           其实当孩子出现问题犯错误只是一味地打与惩罚根本不能解决问题,更多的只是无奈。

          参考书籍《让孩子的大脑自由》  约翰.梅迪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我该不该打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onj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