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亲子沟通课此次讲座是在好友的小茉莉绘本馆召开的,温暖舒心,让大家在这样的环境里,由嘉佳老师带领我们走入美妙的沟通之旅。
一、关注孩子阶段性的发展需求,给予孩子适当的养分。
老师一开始就让我们了解孩子阶段性的发展需求,例如0-3岁需要提供给孩子生存和安全的需要。
三岁前对于孩子来说,与母亲是分不开的,是一种共生的状态,孩子在心里是感觉和妈妈紧密联系,是一体的。
而这个时候妈妈任何的言行举止都会让孩子感觉是否被爱,只有感受到了被爱,他才是安全的。
各阶段发展需求这个阶段的敏感期口欲期,空间敏感期,老师举了个例子,孩子会经常将手放入口中,就是对于手的探索。
老师还说了一个和娃之间互动的例子:有一次她带着孩子出去玩(老师的宝贝当时2.5岁,处于执拗期和空间敏感期),当时娃睡着了,当孩子睡醒的时候非要回到原来的地方喝奶,不如此就非常地生气和抗拒,使劲地哭闹着。
这个时候,她接纳了孩子的情绪(让他哭,并用倾听的语言表示理解),然后等孩子情绪稳定后,商量如何操作,当时商量后的决定是在车子外面喝奶,她当场打开车子,在车子外喂奶,这时候,孩子感受到了她的接纳,也慢慢地平复了情绪。
当我们通过了解孩子阶段性发展的敏感期和发展需求的时候,你会很清楚地知道孩子为何会有这样在他人看来无理取闹的举动,不会用跟其他人一样的眼光看待孩子,而是相反地,给予孩子看见和接纳。
有人说:看见就是疗愈。
当你看见的时候,一切就发生了变化,孩子是天生的敏感专家,他能细微地感受母亲内心的波动,内心的接纳。
当我们学习了,成长了,孩子也能够跟着成长。
现场的妈妈们看到这些期间的孩子的各种状态都能够对号入座,找到原因,很多妈妈都感叹于没有很好地去了解孩子的发展阶段而误解了孩子,会有自责的情绪在里面。
老师很好地解释了,不在乎过去如何,只要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学习这方面,相信当下比昨天更好就足够了。
二、认识惯用不接纳的语言的伤害,我们都曾被如此物化过。
在我们的大环境里,我们很习惯或者叫做无意识地去逗孩子,使用一些不接纳的语言,比如建议、命令、责备、威胁。
不接纳的语言现场还做了角色扮演,老师扮演母亲,一个家长扮演孩子,现场演绎带娃去打预防针的过程。
整个过程用了各种威胁、建议、责备的方法,从一开始孩子表达感受的被接纳状态到后来孩子哭闹死活不去,就是母亲采用的方式让孩子无法接受,可见不接纳的语言是多么普遍。
现场扮演孩子的妈妈说:作为孩子的自己,非常难受,被妈妈如此威逼利诱,而且原本就是普通的不配合的状态,到后来简直是权利斗争,谁都不想让谁,很明显感觉到不被尊重。
想起有人说过的:我们就是在被物化的过程,而不是作为人被尊重的。
我们用各种方法达到控制物品的目的,可是却不懂得孩子是人,是需要被尊重的,强迫威胁,只是暂时让他们害怕,勉强妥协,而不是真正以尊重的态度互相满足需求。
现场很多妈妈听了老师的讲解之后,才明白自己很多时候的行为只是为了便捷,只是为了控制,而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可是也有妈妈提出来,这样的方法已经习以为常,如何改变,好像都很难?
三、P.E.T.父母效能,让你认识接纳的爱的语言。
难不难,关键在于能否从心里看见孩子,接纳孩子。然后寻找到合适的方法,来改变自己,来帮助孩子。
接纳的土壤如同画面上的文字一样,接纳是肥沃的土壤,宽大厚实的土壤才能使根基牢固,而这片土壤的养料则是爱的语言——不干涉,不评判,无伤害、负责任。
爱的语言P.E.T.父母效能涵盖的不仅仅是一套方法论,更重要传递的是一种生活态度,生活状态,一种由内而外的看见、接纳和理解。
从一年多前,我就开始践行P.E.T.的各种方法,我发现,运用了方法只是表面,而如何让自己面对孩子面对亲人时做到放松的状态,接纳的心境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而P.E.T.给我的力量就是不断实践中,觉察自己,带着不断自我成长的积极心态倾听孩子,倾听自己。
这一年多来我写了二三十篇的P.E.T.纪事,从每件事情中,从与老公和孩子的关系中,寻找到能让自己改变和成长的最佳方式。可以说P.E.T.是一个自我成长的入口,也是通过各种人际关系的入口,带着一束正向的光芒,指向充满爱的生活状态。
嘉佳老师从2014年到现在四年多的时间全身心地在做PET的推广,从最初线上的讲课到线下的公益课分享,点点滴滴地默默耕耘,也是体现PET的正向态度的执着之心,犹如星星之火一样,慢慢辽源开来。
就如同雅思贝儿斯说的那样: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多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这样的教育理念,这样的生活状态,值得我们终生学习。
很感谢嘉佳老师提供这么一场沟通盛宴,让我们更加清晰地懂得孩子,尊重孩子,还让我们学会了原来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改变过去的方式方法,寻找到正向的生活态度成长自己,支持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