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待人比委曲求全更为可贵。
直接表达我们的需要,会更容易获得满足。
第五章感受的根源
“餐前点心”:
你怎么知道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去哪里寻找?
答:情绪是感受的外显,当有情绪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觉察一下我们那个当下的感受是什么?
本章以导读词问答的形式,与大家更清晰分享。
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
1.马歇尔认为,別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为什么?
答:不同意,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
2.是什么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答: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3.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有哪四种选择?
答:1.责备自己2.指责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4.如果我们想利用他人的内疚,通常会采取什么办法?
答:把自己不愉快的感受归咎于对方。
每个人都应当好好的安排生活,要使每一刻的时光都有意义。
5.马歇尔建议用怎样的句式来帮助我们认识感受和自身的关系?
答: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例如:看到孩子写作有错题,我有些不高兴,因为我想让他养成专心认真的好习惯。
6.当我们对他人有所期待时,我们常常会怎么表达自己,而不是直接说出自己的需要?
答:习惯性批评或指责,但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其实批评也暗含着期待。
7.我们怎么做,会有助于他人出于关心对我们的愿望或请求做出回应?
答: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8.非暴力沟通把需要看作是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而不是什么?
答:而不是某种具体的行为。
9.对于妇女来说,为什么表达需要有可能会特别困难或痛苦?
答:长期以来,妇女的形象和自我牺牲及无私奉献联系在一起。一旦把照顾他人当作最高职责,她们也就会倾向于忽视个人的需要。
10.如果我们不表达自己的需要,可能会有怎样的后果?
答:如果我们不看重自己的需要,别人可能也不会。有可能造成误会或痛苦。
做“生活的主人”——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完全的责任。
11.定义书中本章提及的个人成长的三阶段。
答:(1)“情感的奴隶”——我们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他人快乐;(2)“面目可憎”时期——此时,我们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3)“生活的主人”——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
与此同时,我们还认识到,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图片来自朋友的作品 勿转生命本没有什么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