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之后

作者: 爱做梦的卓小猪 | 来源:发表于2019-02-10 10:30 被阅读8次

    很多人都说《流浪地球》好看,没准备春节期间追电影的我,也开始被他人所动,买了张晚上十点半的票,没想到影院也是人员满满。

    各大主流媒体都在说,《流浪地球》标志着中国科幻片的开始,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看了之后,的确为之震撼。那种拍摄手法,在中国真的是前无古人了,和美国的科幻大片,已十分接近。

    我曾经一度疑惑: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幻片呢?有个朋友,也跟我吐槽,中国人缺乏想象力,只对过去的故事编来编去,对未来涉及的东西不多。没想到在2019年年初,这个疑惑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答案:中国人也能拍出很好看的科幻大片,只是时间的问题。

    既然说到这部电影,那就总要对它说点什么。电影的主题内容,我不想去赘述,只想说说我的感觉。想来想去,还是得有个参照物,那就对照着说吧。

    看《流量地球》整场电影下来,那种科幻感震感到我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故事情节,一直在牵动着我的神经。那种地球有可能毁灭,人对生命的不舍,以及深深亲情友情,到最后大家齐心救援的过程,每一句台词都融入我的血液里。特别是那位小姑娘朵朵,最后说的请求各国战士救援的话,虽不是激情澎湃的歇斯底里的请求,却打动了每一个人的心,包括观影的观众。

    在整个观影过程中,我脑子里,一直浮现出悲观情绪,就算它是悲观情绪吧。“地球不能毁灭啊,毁灭了怎么办呢?”“人要是不会死该多好!”“人要学会放下,生命才最珍贵”……诸如此类的话,不断地在脑子里翻腾,整个电影看得我心里“没底”,一种对生命的不踏实感一直萦绕着我。

    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其他观众会不会这样呢?不得而知,我只知道,那天的观影过程,要比以往安静得多,每一个人都沉浸在故事当中。就当是一种悲观的论调吧。我不知道,这部电影之后,我对生命会不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或许会变得佛系,或许会变得乐观,或许还是一如既往。

    看美国的科幻大片,就没有这种感觉。同样是灾难,看到的更多的是英雄主义,而不是一种对生命对人性的思考。或许《流浪地球》,不一定也有对生命对人性的思考,但我的心,总是不听使唤的,或者毫无察觉的,去思考了一些东西,就权当它融入了生命与人性的因子了。

    美国科幻片的科幻感更强,把那种科学技术的运用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细节要把握得更到位,逻辑性会更顺畅,也有真善美的表达,这一点我们是要多加学习的。看美国科幻电影,整个观影过程,往往是热血沸腾的,为他们的技术啧啧称奇。

    《流浪地球》说实在的,还有点借科幻的壳来讲故事的味道,还是离不开中国人那多愁善感的里子。“幻”的东西有,“科”的含量不重。把一个故事放在整个宇宙来讲,真正用的技术就是一个人机对话和程序编程(还是一个所谓的“春节十二响”的程序),其他好像基本没有,这一点不得不感到差距。

    或许《流浪地球》一出来,有的人就是开始忘乎所以了,开始高喊中国电影的厉害,完全可以跟美国等西方的科幻电影相媲美了。那是最要不得的。《流浪地球》只是中国科幻片的开始,一个“开始”就说达到了国际化的水平,就跟别人发展了十几年的科幻电影比,那是不科学的。而且差距依然很大,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没有完全到可以自吹自擂的地步。

    看完电影,已是凌晨零点三十。开车行驶在布满厚雪的街道上,看着个别的来往车辆,我脑袋里充满着生命的符号,同时还有对中国科幻电影的一点点想法。或许《流浪地球》开了新河,后面的中国科幻大片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冒出来是好事,只是希望冒出来都能长成苍天大树,而不是一阵风瞎来。中国科幻已来,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未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流浪地球》之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oua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