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长在一个激烈抗辩的环境,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大事小事都难获得共识,直接的对抗几乎成了本能。年轻时候,我也是受到很大影响。我通常采取沉默,以表示抗议,很多事情都不想过多解释。现在想想,真的是多辩无意,无非是演变成情感的对抗。认可和理解你的人,不需要解释。不认可不懂你的人,说再多也适得其反。
苏轼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有句经典:
“尽快同意反对你的人。”
只要自己是对的,面对那些无端指责,就不用再多说什么了。
正如卡耐基所说:
“在争论中获胜的唯一方式,就是避免争论。”
人与人之间,位置不同,风景自然各异,看到的、想到的,自然各不一样。位置不同的人,无法互相理解,层次不同的人,更是解释不通。因此,位置不同,不必解释;层次不同,不必强融。有道是“大辩不辩”,人生最高的境界正是不争辩。
处境不同,未必解释得了。
庄子曾说:“子非鱼,安知鱼非乐。”你不是我,怎知我内心的悲伤与欢乐,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的悲欢都无法相通,更多的是冷暖自知。古时候,长安城突降大雪,给美丽的城市又增添了几分别样的魅力,一位诗人见此美景,诗兴大发,脱口而出:“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一位升迁官员恰巧路过,感慨道:“正是皇家瑞气呀。”旁边卖棉衣的商人,见此景,高兴的说:“这大雪,再下三年又何妨?”这时,一位乞丐哆哆嗦嗦骂道:“放你娘的狗屁!”汝之蜜糖,彼之砒霜,他人眼中的美景,在乞丐眼中却是一场灾难。每个人身处的位置不一样,很难理解对方的想法,处境不同,更是无法体会对方的感受。不要轻易评价究竟是谁对谁错,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永远也无法看清,只有懂得换位思考,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有道是“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我们虽不能做到感同身受,但可以给予包容和理解。生命永远是一种回声,付出爱,才能收获爱,付出感动,才能收获温暖。
层次不同,未必解释得通。
《道德经》中曾说过:“上士闻道,劝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不是身份和地位,而是认知层次的不同。有这样一则故事:进京赶考的秀才和一位老农发生了争吵,两人争论不下,直到闹上公堂。县令听闻争吵的缘由后,令人狠狠的将秀才打了二十大板。秀才很是冤枉,委屈的说道:“明明三七就是二十一,他非说三七一十五,又怎会是我错了?”县令沉吟道:“你没错,错的是堂堂一个秀才,竟然耗费时间和精力与目不识丁的老农发生争辩。”俗话说:“宁与同好争高低,不与傻瓜论长短。”人与人之间本身就有差别,有的人认知层次已是无法改变,若是一味争辩,说什么都相当是鸡同鸭讲。与其浪费时间争辩,不如努力提升自己,当你经历的更多,才会发现最好的争辩方式正是不辩。正所谓: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真正聪明的人,从不与人争辩。
做好自己,无需改变别人。
一位哲人曾说:“不是所有的鱼儿都生活在同一片海洋中。”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圈子和不同的习惯,圈子若是不同,不要强行融入,习惯不同,也不要强求改变。从前,有个人买了一个十分漂亮的青花瓷,整日爱不释手,日日端详,一天,好友来家做客,此人欢喜的拿出青花瓷。不料,好友并未夸赞,反而不屑的说道:“现在谁家还摆这老古董啊,一点品味都没有。”好友走后,他越看花瓶越不顺眼,觉得哪哪都不好,于是一气之下将青花瓷摔了惨碎。此时,一位收藏家朋友来看望他,看见满地的青花瓷碎片,连连叹息:“这可是宝贝啊,真是太可惜了!”对于同一个事物,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管好自己的心。不要为了得到别人的理解和认可,就去迎合他人,委屈了自己。别人的看法,无法改变,别人的想法,更是难以控制,与其想着取悦谁,不如取悦自己,与其想着改变谁,不如改变自己。做好自己,一切都无需解释,懂你的人自会懂,不懂你的再怎么解释也是白费力气。生命只有一次,不要活在他人的嘴中,更不要活在别人的眼光中。
明知无法战胜对方本质上的狭隘,进行争辩只会损耗精神。这时不如不争不辩,因为层次不同是争不出结果的。
不同层次的人之间讨论问题,彼此南辕北辙,既没有前提,也不会有结果。
《道德经》里有一句话: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真正有智慧的人,鲜少与人争辩。
毕竟层次不同,解释再多也是徒劳无益。
《庄子·天道》中有一则故事。
士成绮爱慕玄虚,四处参师访友,一心想有所收获。
有一次,他来拜见老子,看到老子其貌不扬,住的地方也是乱七八糟。
就对老子说:“听说你是个圣人,我千辛万苦从很远的地方来找你,简直大失所望。看看你的宅院里,老鼠洞边的泥块夹杂着粮食米粟,这是为富不仁的做法,我看你就和老鼠一样。”
老子看也没看士成绮,也没有说一句话,对此没有任何反应。
多年后,士成绮学有所成,回想起自己当时的言行,羞愧万分,于是去找老子道歉。
老子对他说:“你骂我是猪、狗、老鼠又有什么关系,并不能影响我,也不能改变我。”
生活中,我们很难改变不同层次的人的看法。
特别是那些动辄扣帽子,无理取闹,刷存在感的人。
对他们,或回避、或远离、或一笑置之、或请他闭嘴。
因为再说下去,也是一场无谓的争吵。
人生如同爬山,站在山顶的人,看到的是云,站在山腰的人,看到的是树,站在山脚的人,看到的是草。
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长短。
不同层次的人,看问题的方式完全不同,解释毫无意义。
不是所有的人,都配与你争辩 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时间。
如果把时间浪费在错误的人身上,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
不是所有事,都值得你去争辩。不是所有的人,都配与你争辩。
有些人不把自己的时间当回事,因为他们的时间无用。
你若放下手头的工作去争辩,无论输赢,你都是输家。
俗话说:“夏虫不可语冰。”
面对不同层次的人,没必要多说,别人听不懂,你也讲不清。
正如一幅漫画里所表达的:
人的认知,就像一个巨大的天坑,呈漏斗态势排布。越往下,所见越少,机会越少,越是感受到社会不公,愤怒无比。越往上,所见越多,机会越多,越是感觉世界美丽,风光无限。下愚莫揣上智,泥陷于认知漏斗底部的人士,看不到上层认知的风景。当你到过更高的地方,看过更远的世界,自然无需理会闲杂的声音。
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没必要跟不同层次的人混在一起。融入一个圈子,势必要花费心力和时间,而花费这些,总要有所图:或是心情的愉悦,或是孤独感的消除,或是人际关系的扩展。如果付出心力和时间却注定无所收获,那么为什么一定要“混在一起”?
生活中,我们要分清群己界限。
有些圈子,即便是“同学”或者“同事”,和“朋友”都是不同的概念。
选择能“混在一起”的人当“朋友”。如果可以相互认可,彼此信任自然最好的。
如果做不到,各安其职,礼貌相待就好,没必要强融。
看过这么一个段子:
问:带女朋友去吃饭,遇到流氓向她吹口哨怎么办?
答:你应该努力挣钱,带她去高档餐厅吃饭,那里没有流氓。
世界那么大,圈子那么多,总有和你认知层次相同的人。
人和人交往,讲究臭味相投,这无关金钱多少,而关乎三观如何。
如果想要自己的人生充满阳光,那就请远离那些低层次的圈子。
高层次的人,都能优雅地独处
陈道明说过,自己一直偏爱独处,独处的时候,会坐在窗前弹钢琴,会反思自己的拍戏经历,也会安静地挥笔作画。
在接受杨澜的采访时,他说:
“独处是一种美德,可以让人内心得到净化。”
真正高层次的人,都能优雅地独处。
优质的独处,就像是一场修行。时间,会为沉默的人争辩。
杨绛先生说:
“人这一生,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练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
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别人的评价,而是尊重自己的内心,看重自己的想法。别人说两句就急着跳脚,要和人争论,多半是内心还不够笃定。内心丰盈的人,能活在自己心里,而不是活在别人嘴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