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看中这个房子,有相当的成分是因为这个阁楼。
阁楼不大,主要的一间是书房,一间小卧室,再加上卫生间和储物间,虽说屋顶的斜坡造成了空间的不规则,但是大部分的空间层高高过人头,所以并不显得局促。
前房东是位学者,书房的两个侧墙全部做成了书架,看房的时候,看着满当当的两墙书,震撼。毕竟爱人和我好歹也是读过十几年书的人,打心眼里喜欢。所以虽说总价有些高出预算,咬咬牙也抗了下来。
入住后,书架填不满,有事没事就往家搬书,赶上电商促销,成批的买些心仪的书。鲁迅全集、资治通鉴都是那时候入的,不过羞愧的是,买是买了,一直没时间看,落了一层的灰。
爱人搞英美文学,原版的英文书也是收了不少,还记得盛泽路的二手外文书店,曾经每个周末我们都去淘书。靠外滩的延安路上以前也有一家旧书店,爱人也从那淘了很多拉美文学的书。
我以前的书相对来说就实用主义一些,工具书、经管类的居多,现在回头看看,这些书的参考价值真是不大,时效性差,书里的内容过几年就过气了,浪费了不少钱。所以看书还是要看经典,耐得住时间的考验。
最近一两年也开始转向文史哲、身心灵之类的书籍,入了不少,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没啃完,继续努力中。
书房以前有个小桌子,闺女大点后,也可以读书了,索性把小桌子换成了大桌子,照着图书馆的桌子,来了一个类似的。于是三个人分坐两侧,像极了大学里图书馆上自习,平日里晚上爱人备课,闺女写作业,我电脑上处理些工作。一盏小台灯照着,影影绰绰的三个人也是温馨的紧。
一到周末,各自捧着一本书啃,爱人有时也伏案做些翻译,看得累了,弄点咖啡或者红茶,再加上旺旺煎饼或者几块凤梨酥,就是一道完美的下午茶。比起咖啡馆,更多了几分自由。
坐着看书还是不够舒展,于是前两年又入了一对懒人沙发,一红一蓝,两个大沙包那种,放在绿色的地毯上,人一坐,就整个陷进去,半躺着看书,更添了几分惬意,这懒人沙发是闺女的最爱,经常抱着一本漫画或散文集趴着看,累了再换个姿势躺着,不过倒是有时候会睡着。
夏天阁楼是热的,一般上不去人,开了空调还行,就是降温太费劲,于是夏天就主要在下面活动,不过一年有三个季节可以用,也还不错。春秋季节最舒服,天气凉爽,小区里树多鸟多,开了窗,就能听到叽叽喳喳的鸟鸣,尤其是清晨,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沁人心脾。
冬天阁楼上比楼下冷点,不过有电热油汀也还暖和,放在靠桌子脚头,脚是热的,就是书拿的久了手指有点凉,于是换个手,放油汀上捂一会,暖和了再换另一只。
目前这阁楼也就是周末和晚上时间用的比较多。工作干了二十来年,越来越想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这散发着书香的阁楼上,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多读一些书,寻找一下生命的意义,也顺便写写字,整理一下自己,而每天朝九晚五的挣公分,越来越让人觉得索然无味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