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听到一则新闻,说北京目前60岁以上老人已突破城市人口的20%,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身为社会的一员,我也在为自己未来的养老做思考。
在我国,现在的养老形式多种多样。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半托、全托的托老所)、机构养老,以及自助抱团、候鸟式养老等等,不一而足。
我家有三位88岁左右的老人,两位居家,一位去了养老院。
前者中,一老爷爷,生活能自理,但腿脚不能走远,住在没有电梯的房子里,不能时常下楼,每日只在家中走来走去。儿女为他请了住家保姆。老爷爷有福,保姆是认识多年的老熟人,服务尽心尽责。儿女孝顺,常来看望,近年来老人气色越来越好。邻居们说,爷爷能活到100岁。
另一位女老人,住在女儿家已半年多了。儿女们为她请过钟点工、保姆,估计已超过百十号人,老太太没一个满意的。不得已住到了女儿家。与前一个老爷爷不同,这位老太太腿脚很利索,因长年步行锻炼,在户外每日能走2万步左右。医生告诫她,不能走太多,否则腿关节受不了。老太太却说,不走路她浑身不舒服,2万步一走她身体的各种疼痛就消失了。好在她瘦小轻巧。
第三位男老人,原来也是居家。可是,两个月前外出时,不慎跌倒骨折,高龄多病不适合开刀,从此老人只能卧床。没办法,他与老妻一起住进有护理的养老院。
其实,不论是哪种养老方式,从现代观念出发,人一辈子都应自理、自立。
曾经看到一个帖子。一个台北女子曾经到北欧参访,她了解到北欧老人活到最后阶段,平均卧床7天-14天离世,而台北老人平均卧床7年。当看到这一悬殊数字对比,再观察北欧老人平日的生活,发现许多老人自己去超市,去银行,独立生活,子女很少照顾。相对台北老人,儿女们一般受传统孝道影响,早早为年迈的父母请好居家保姆。因为有保姆代劳各种日常琐事,老人们不再自己动手打理生活,久而久之,其自立观念淡薄,自理生活能力下降,长期身心缺乏锻炼,卧床当然早早降临。
这位台北参访女子从自家父母开始实践。先帮年老的父母把房子换成电梯房;第二,不让父母当宅老,只要身体允许,单独生活,每天自己购买柴米油盐,做饭、洗衣、去银行。儿女只在休息日陪父母在外吃顿饭,或出游一次。第三,不请居家保姆,只请一周服务4小时的钟点工。第四,老人也理解女儿的良苦用心,坚持自己解决生活问题,尽量减少临终卧床时间。
后来,她的父亲仅卧床三两周,于93岁高龄离世。
此贴最大的亮点在于,女学者说,儿女所谓的不孝才是最大的“孝”,“提供父母保存生活技能与体力不退化”的照顾,才是现代新孝道。
目前,我们做儿女的也许无法接受这样的观念,依然想方设法悉心照顾年迈的父母。但是,当我们老去的时候,应该有意识地及早做好准备,树立坚定的自立、自理观念。有了这种信念,才能在人生最后阶段,走得有尊严,不痛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