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孩子叛逆之“真相”

孩子叛逆之“真相”

作者: 007陈小敏 | 来源:发表于2023-10-13 20:16 被阅读0次

  人生两件事:征服人、征服物,都要靠“自我”来实现。孩子叛逆,就是建立"自我”遇到障碍时的另类表现。叛逆,关乎建立自我、完善自我、增加自信、活出自己,其根因,在于安全感缺失和情商缺陷。

“安全感”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能力,人际关系是孩子穿越“异性世界”的必备桥梁。青春期叛逆,是对孩子安全感的考验。异性世界唤醒了孩子的自我,自我关注,表明异性存在。穿越物性和异性,我们才能够“知天命”,进入自己的命中,活出自己的使命。

风云故事

一、安全感溯源

研究表明:“婴儿对母亲依恋关系的质量,对孩子的人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婴儿意识到自己拥有脱离母亲而存在的独立自我"时,会逐渐找到一种代替母亲的“过渡对象",从而让自己更安全,有自信。

孩子从"恋母"转向"恋物",形成叛逆,是成长中的一种过渡。

“婴儿”的安全感有四种类型。

一是安全依恋型:照看婴儿的人陪在身边,随时响应。

二是回避依恋型:照看婴儿的人在婴儿需要时离其而去,婴儿学会了在感情上与他人保持距离。

三是焦虑依恋型:照看婴儿的人不能满足婴儿的需求,让婴儿处于纠缠状态,或不停地监视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确认其是否会离其而去。

四是恐惧/回避依恋型:婴幼儿被看护人以某种方式伤害,于是害怕与人接近。后边三种都是不安全依恋型。

婴儿期形成的安全感,将伴随孩子一生。个人主义、自恋和物质主义盛行,表明人们“安全依恋型”的比例在下降,越来越多的人饱受"不安全依恋型”困扰,所以从物质中寻求情感慰藉。人们对所关心的人缺乏信心时,也会更加依恋自己的所有物。

心理学认为:"他人是自我概念的一种延伸”,如果缺乏有意义的社会关系,不会形成稳定的“自我”意识。

在很大程度上,自我是一种社会结构:我与他人的关系,对理解“我是谁"有很大帮助。当这些关系不稳定或不能令人满意,缺乏必要联系时,就会赋予物品以特殊意义,填补这个空白。

焦虑依恋型,更倾向于将物品视为人,想要保存具有情感价值的物品。但是,珍惜有时候会成为一种心理疾病,发展下去就是囤积症。

另外,孩子安全感的形成,依赖婴儿时期特有的“吸收性心智"。研究表明:“吸收性心智”是儿童独有的无意识记忆力,只存在于0~6岁之间,6岁左右消失,而且一去不复返,经历了从0~3岁无意识到2~6岁有意识的转变过程。

婴幼儿独一无二的心智能力,使他在短短几年内,便建构并巩固了身而为人的所有特质,包括情商、胆商和智商。这种心智在精神上从无到有,是人类共有的一种天赋潜能、细胞本能。这个年龄阶段对孩子太重要了。

二、不安的表现

科学认为,人的不安表现为"物质压垮心灵”,比如囤积症、购物狂等,由三个基本因素导致:

1、抑郁和焦虑。让人情感脆弱,于是使用物品维护自己,抚慰恐惧,或者建造堡垒,使自己感到安全;

2、对物品的错误观点。比如,觉得自己要负责照顾自己的物品,仿佛它们是活的生物一样。

3、获得和丢弃物品时,产生极端的情绪反应。有的人想保留一切物品,有的人想保留几年前的人的物品。

心理学认为,我们都有纪念自己、自己的经历或挚爱之人的物品,失去它们让人心痛,深度叛逆就会抑郁、狂躁。但没有解释怎么就“病"了。

人学认为,不安属于“心性”问题。生命穿越"物性”、“异性”阶段,进入“命性"阶段,表现为性状态、人状态、命状态等三个层次。

性状态是唯一的,属于部分、属性、个性、情理的分析,比如物性、心性。人状态是多元的,属于整体、人性、现象、伦理的综合,比如豆扣袖。命状态是万能的,能兼容,属于系统、命性、命理的协举。

人学认为所谓人际关系,不是取决于物质,而是取决于生命的联系。命中之人,情商能适应好、中、坏三种状况,肉体能适应快、中、慢三个节奏,顺境、逆境都视为运境、运命。顺境中发扬自己,逆境中突破自己。

由于发展是螺旋的,人的每一个发展阶段当中,都有那么几分钟冲刺时间。当需要这几分钟冲刺的时候,你上不去,就整个耽误后来的若干发展阶段,被这个几分钟耽搁了!分合演习,需要冲刺,这就是逆境的价值所在。

情体、情商的问题表现在,只适应上述一种情况,不适应三种情况。适应一种情况是性状态,接受不了人状态、命状态,适应两种情况是人状态,适应三种状况是命状态。比如,从命上说你儿子是谁?从人上说你儿子是谁?从你的喜好上说你儿子是谁?结果是不同的。

天地的语言

三、如何对待叛逆

我们必须做命中之人,绝不能做命外之人。在性层、人层、命层等三层人际关系中,命是基础、导源、系统:人是现象、整体;性是属性、部分。

判定叛逆是否该定,是否属于个性发展,要看是“活向命中”还是“活向性中"?肯定不能活在“命外之性中”,有的是物性,有的是心性,有的恋物,有的恋心,有的对物放不下,有的对心放不下,唯心或唯物,都只有属性。

偏见、偏心即从属性而来。只有一种属性,必然产生不公、顾此失彼、不能实现兼容。属性,是生命脱轨的开始,首先失去整体,继续下去就会脱离系统,成为“流星”,实际是“越活越小”。这是家长担心叛逆的源头。

只有充分理解自己对生命本身的操控权在手不在手,才能发现自己的某些东西有缺欠。想要帮助、真爱、真心关怀一个人,必须重视这个事儿。白璧有瑕,虽然不影响玉的存在,但是它妨碍玉的价值。人的素质从哪里提高? 只有从命级上提高,千万不可任性性。

叛逆有两个方向:一是失去自我,进入病态。二是复兴自我,重建情商、胆商、智商。孩子从叛逆活向完整、迈入系统,先要知道叛逆是个性还是属性?

身外之物能影响一个人的身内之命,这就是大错--对属性把握不好,就会出这样的大错。对待物,应该拥而不有,提升价值和意义。

如果叛逆是个性表现,

向“人”和“命”上发展即可,部分向整体迈进,整体向系统迈进,情理向伦理上走,伦理向命理上走,就是好的。伦理可能违背生理,命理才是公理,符合命理就是正向叛逆。

总之,叛逆的真相,是由于三岁之前“吸收性心智”未健全,造成孩子遇到人事物时安全感缺失,情商障碍,处置不当,根因是安全感,而安全感源于三岁前的“宠爱否”。

所以,只要是完善情商、胆商、智商缺失的叛逆,都要兼容。迷失自己,才是叛逆的可怕之处。叛逆的解决之道,则是心理问题、生理解决,组建团队、发挥团值。

相关文章

  • 叛逆孩子背后的四大真相

    别再抱怨孩子叛逆了,叛逆孩子背后的四大真相,家长你知道么?先核对归因: 1、叛逆的本质是无助。孩子表现出来的种种叛...

  • 孩子叛逆:真相与对待

    《教育彩云片片》系列 第077篇 人生两件事:征服人、征服物,都要靠“我”来完成。孩子叛逆,就是建立“自我”遇到障...

  • 唯有宽恕

    昨晚听一个老师直播课,讲如何化解青春期孩子叛逆。他一开始说,我今晚要揭秘青春期叛逆的真相,说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个真相...

  • 叛逆期?真的假的

    2岁的孩子有没有叛逆期,可以确切地说,没有,“叛逆期”是个伪概念。真相是孩子对父母的控制和规矩感觉不舒服,他只是在...

  • 明善教育:孩子厌学叛逆,唠叨没有用,试试这样发问引导!

    很多家长在孩子厌学叛逆的时候,非常着急,整天苦苦劝说孩子,不仅没有把孩子劝好,反而加重孩子厌学叛逆情绪。 “授之...

  • 2岁宝宝的叛逆期,这事你知道吗?

    孩子的叛逆期,这是很多父母都为之头疼的问题,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准备,足够的了解,那么面对叛逆期的孩子,我们不会那么慌...

  • 孩子们的叛逆6

    前面写过孩子们的叛逆1,叛逆2,叛逆3,叛逆4,叛逆5, 今天,叛逆6,来了! 都说呀, 孩子人生中有三个叛逆期。...

  • 叛逆期的真相

    对于叛逆期的定义,是这样的:“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尤其是父母...

  • 孩子叛逆的四大真相

    ①叛逆的本质是无助 孩子表现出来的种种叛逆,是在向父母呼救:看看我,帮帮我,试图引起父母的关注。 ②叛逆的背后是爱...

  • 记住 叛逆不是孩子的错

    《叛逆不是孩子的错》 10天告诉你解决孩子叛逆的问题 第一天:掌握孩子为什么叛逆 不要试图等待孩子自己走出叛逆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叛逆之“真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pua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