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如诗似梦的高原精灵

作者: 风雅田园 | 来源:发表于2018-12-02 09:51 被阅读203次

——云南采风纪行之五

戴建东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系青藏高原南缘,横断山脉腹地,是滇、川、藏三省区交汇处,香格里拉这个名字来自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的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

香格里拉县由于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脉南段北端,“三江并流”之腹地,形成独特的融雪山、峡谷、草原、高山湖泊、原始森林和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景观。

香格里拉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县。2001年12月17日经民政部批准,迪庆州中甸县正式更名为“香格里拉”县。

江南的春天,似乎早已有些暖洋洋的了,然而数千公里外的云南却依然寒气逼人。带着玉龙雪山的寒气,我们采风组一行又转道前往香格里拉,开始神仙故都之旅。

最初听说香格里拉,是我们江南一带豪华酒店的名称,后来又从画册图片上得知,滇西北有一片神奇的土地:辽阔的草甸子牛羊成群,蔚蓝的天幕上白云飘浮,空气净化得如同水洗过一般,身着民族服饰的藏民在阳光下跳舞唱歌……这就是位于滇、川、藏接合部的香格里拉,也是茶马古道途中的重要集结地之一。

后来我才发现,香格里拉这个词来自于英国人詹姆斯·希尔顿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写的一本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书中描写的地方是一块永恒和平宁静的土地,是个有雪峰峡谷、充满神秘色彩的庙宇、宁静的湖泊、美丽的大草原及牛羊成群的世外桃源。

香格里拉在藏语有“心中的日月”之意。半个世纪以来,许多人在寻找书中描写的天堂般的地方,而云南的迪庆与《消失的地平线》所描写的香格里拉一模一样,这就是人们寻找了半个世纪的“香格里拉”。

《消失的地平线》给人们描绘了一个让灵魂神牵梦绕、宁静祥和、神秘醉人的世界,对香格里拉的神往也由此而生。

香格里拉,在我头脑中简直就是现代人们所熟知的一个美丽圣洁充满幻想的地方,她神秘、神奇、又充满神韵,总有太多的美曼景致诱惑着我、感动着我。而今,美丽的香格里拉即将真实地展现在我的眼前,我还是按捺不住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

汽车沿滇藏公路一直往西,沿途公路蜿蜒崎岖,如同一条扭动的飘带在盘山公路上旋转。或许高原的天气总是阴暗多雨,从一大早出发到沿途休憩,沥淅的春雨就没停过,车窗外一片灰朦朦的,大团大团的雾气降落在山坡上,使远处的群山如同处在飘渺的雾纱之中。

偶尔显露出半山腰间的小山村,若隐若现,在黛色的青山中点缀着的白墙黑瓦,完全给人以“天上人间”之觉,这一切都好像处在梦幻中一般。

盘山公路上俯瞰村庄山寨

沿着盘旋的山路,汽车越爬越高,车窗外,山脚下一个个白云笼罩着的小村庄,掩映在青山密林丛中,成团的云雾环绕在小村周围,自然界的一切都是那样的和谐温情又充满生机。

就这样,梦幻中的小村子接连在我们眼前一晃而过,我们在车内紧贴在窗玻璃上,内心的激情也被这天地造化感染得欲醉欲仙。此刻,如果能化作一片白云,人真想跃出车窗,朝着远山随风飘去……

在山峰最顶端,汽车经过一个急转弯道处,公路边出现了一片空阔场地,导游让司机停下车,叫我们下车感受一下高原的气温和凌空俯望的感觉。这时,恰好一直下个不歇的雨也停了。

我们站在正处在盘山公路顶端的公路边,俯视群山,似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味道。此时,高原气温明显下降,我们这些人衣着单薄,人人都感到了寒意侵袭。导游说,到了香格里拉,气温比丽江要降低10摄氏度左右,这就是高原的温差。

过了盘山公路顶端,汽车慢慢下行,而且越往下地势也越平坦,渐渐地,我们的眼前,山峰渐远,辽阔的草甸子逐渐显现。公路边,类似白塔般的建筑物屡屡出现,这些白塔高十多米,头部尖尖,上圆下方,从顶端往四周牵拉着挂满五彩花布的绳线,乍一看,庄重肃穆,威严自生。

导游介绍说,这是藏族佛教文化中的白塔,五彩花布其实是写满经文的经幡。后来,我发现牵拉着经幡的地方越来越多,或在家家户户的房屋上,或在帐篷上迎风飘扬。

我们还没到达香格里拉,藏族的佛教文化已经越来越浓厚了。

原来,受藏族佛教文化的影响,迪庆藏区代表藏民信仰与崇拜的经幡又名“风马旗”,“风马旗”最初见于噶举教派(白教)的“牟沓”之上。“牟沓”是从地面引向高处的绳子,绳上挂着印有一定插图的经文、咒符,用以象征“增长好运”。

随着佛教的发展,经幡的应用范围从“牟沓”之上发展到屋顶、山头、大树、桥梁、佛塔寺院,从白色发展到红、黄、蓝、白、紫、绿等多种色彩;形状从正方扩大到长方、大宽条,甚至还有组合式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通往香格里拉的路边,分布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草甸和坝子,但最多的则是沿途随处可见的白塔。车窗外辽阔的草甸子上,牛马成群,悠闲自得。更远的地方,便是祟山峻岭间的雪山,皑皑白雪环绕之间。

这片宁静的土地上,有碧蓝的天空,有静谧的湖水,有神圣的寺院,有淳朴的藏民。偶尔汽车穿越路边的藏族小镇,小酒巷中便悠然飘荡着雄浑、粗旷、富有神韵的藏族民歌:“太阳最早照耀的地方,是东方的建塘,人间最殊胜的净土,是奶子河畔的香格里拉……”

到达迪庆藏族自治洲已经是傍晚时分,这个名叫中甸的滇西北小县城,真的如同《消失的地平线》中所描述的“雪峰峡谷、庙宇深邃、森林环绕、牛羊成群”吗?

我们在下榻的酒店门口下车时,迪庆的温度的确非比丽江,高原寒流似乎要渗透进人的身体,让人直打寒颤。我们入住的酒店是一座近似于仿古建筑的宾馆,紫色的墙体涂抹着黄蓝相兼的装饰图案,让人感觉佛教圣地的肃穆与静谧。

从酒店的窗户往外远眺,只见远处澄碧的蓝天下是灰白色的雪山,神秘幽静的佛教寺院分布在城区的各个角落,庄严气氛在雪山下渗透。

民族特色鲜明的藏餐圣宴

晚餐是在一家名叫“藏餐圣宴”的饭店吃的,其实这是一个藏族民居大院,类似江南的农家乐餐馆,餐馆的装饰颇具特色,彩色油画把整个门面涂鸦得有点古怪,石头垒砌的古墙更显凝重色彩。院子场面很大,上空同样拉挂着五彩经幡,如同江南小院中的葡萄藤蔓。

“藏餐圣宴”以经营藏族风味饮食为主,主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赴滇旅游客人。因其特色鲜明,风味独特,而且藏族氛围浓厚,所以生意特好。光这天晚餐,这家饭店就接待了像我们一样的旅游团队七八个。

餐桌上,身着藏服的小姑娘拿出了青稞酒、酥油茶、油炸果、炒青稞籽、青稞糌粑等藏族食品,让我们领略了藏区独特的饮食风味。青稞酒口感清香醇厚、绵甜爽净,是藏族独特的酒品。

她一边给我们倒酒,一边介绍说,藏族人在敬酒、喝酒时有不少规矩。在逢年过节等喜庆日子饮酒时,应采用银制的酒壶、酒杯。在酒壶嘴上和酒杯口边上,还要粘上一点酥油,这叫“嘎尔坚”,意思是洁白的装饰。

主人向客人敬第一杯酒时,客人应恭敬地举起杯子,用右手无名指尖沾上一点青稞酒,对空弹洒。同样的动作做完三下之后,主人就向你敬“三口一杯”酒。“三口一杯”就是连喝三口,每喝一口,主人就给你添上一次酒,当添完第三次酒时,客人就要把这杯酒喝光。

如果酒不喝光,就是对主人的不敬,听完服务员的介绍,我暗想,如果酒量不好,在藏区做客,岂不是要得罪主人?

而糌粑是藏族人常用的食物之一,以前也只有在书上和影视剧中看到过。

当藏族小姑娘端来一大碗青稞粉时,我们开始还不懂如何吃法,经过服务员亲自示范后,才明白糌粑原来是这样的:先用小碗勺一点炒熟了的青稞粉,再往碗里加入酥油茶水和糖末,然后用自己洗净了的手指,不停地在碗中搅拌,再放在手掌心中不停地搓,直到把青稞粉揉成半干式团状,这才放入口中食用。

听说,搅拌糌粑不能用筷子代替,一定要用手指头,才能感觉出加入的酥油茶水的份量,既不可太湿,也不能太干,这样搅拌出来的糌粑才会面细粉软,甜而不腻,入口细嚼,余香不绝。再加上独特的食用方式,让我们觉得既新奇又好玩。

据藏民们说,糌粑是一种耐饥食品,吃法简单,携带方便,很适合藏区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以前牧民们出远门时,腰间总要挂一个糌粑口袋,饿了,就从口袋里抓一把炒过的青稞粉吃。如果身上带有酥油茶或青稞酒,就能现场配制糌粑了。

藏餐圣宴虽然没有很名贵的食物,但民俗风情独特,令人回味。

路边白塔随处可见

相关文章

  • 香格里拉:如诗似梦的高原精灵

    ——云南采风纪行之五 戴建东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系青藏高原南缘,横断山脉腹地,是滇、川、藏三省区交汇处...

  • 雪花开,家乡醉

    记忆中家乡的冬,无雪不欢。 那些来自天堂纯洁神圣的花朵,漫卷如诗如画的精灵,似玉碟蹁跹,似蝉纱轻盈,漫天飞舞,轻柔...

  • 高原精灵

    昌都啊妈啦之夜 20190809 青藏高原摸天庭,雪山草地孕精灵。 万年千古锅庄舞,更有佛神也多情。

  • 高原精灵

    没有一丝尘世的污染 你在这纯净的世间保留着美好 时光凝结在你的枝头 等候一季的绽放 没有牡丹盛开的热闹 和小草一样...

  • 高原精灵

    它们的源氏是高原精灵 却成了高原之舟 牧人和牛群都已惯性成为两种身份 看似一个掠食者 另一个是手到擒来的猎物 这明...

  • 一盘炸羊排的温度

    许多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西藏梦,梦里是挺拔的雪山,幽蓝纯净的高原湖泊⋯⋯可我没有这样的梦,我的梦曾经在香格里拉,20...

  • 如诗

    如诗的人, 如诗的梦, 只是如诗, 只约如诗。

  • 相宜奶奶生日题赠

    比翼齐家白发丝, 时光似梦爱如诗。 乖孙祝寿呈秋月, 映照当年得子时。

  • 最美春天之三

    花开如诗美如画 艳羡年年花相似 人生似梦流似水 感叹岁岁人不同

  • 遇雪

    雪 冬日的精灵 又悄然而至 美的让人窒息 静的让人讶异 天地间飘起圣洁的花 如梦似幻 如诗似歌 勾勒出一副巨画 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香格里拉:如诗似梦的高原精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pzd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