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我以为只要在国外呼吸着外国的空气,英语就会自然而然的提升。但出了国我才知道,如果自己不浸没在英语的海洋,英语不但不会进步甚至还可能退步。中国学生太喜欢抱团了,除了做presentation和日常买东西点餐以外,完全可以只说中文。很多留学生有一样的困境,国内的人以为自己会一口流利的英语,但只有自己知道其实连普通的学术交流都很艰难。假笑和尴尬成为了我们的条件反射。
我在英国读硕士的时候,班里只有我一个外国人,平时上课我还能跟着PPT大概顺着老师的思路走,课后作业期末考试自己私下花时间学习也可以搞定。我最害怕的是小组讨论,和实践的课程。失去了PPT的助力我不能完全听懂大家在说什么,老师要让我们干什么。本地的学生聊的热火朝天,而我连他们在说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插上话了。所以我几乎是全程零参与。我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于是只能装作毫不在意的玩手机,其实我所有的注意力都在他们身上。他们从不会友善地询问我的意见,为我放慢语速,因为我的英语不好,说话有点结巴,他们甚至会打断我,误解我只说了一半的话,我解释不清只能放弃挣扎。那时候我才知道愿意听你说英文的只有你的外教。
我在他们的眼中应该是个神奇的存在,似乎无法与人交流,但考试却能拿第一。他们与我最多的交流也只在期末考试前。原来外国人也会抱大腿。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大腿,只是到了国外无人依靠就只能靠自己了。考试靠努力就可以取得好成绩,但是presentation不行。一次,我认真准备了演讲稿,提前背的很流利,老师可能会提的问题,我都准备好了答案。我信心满满,用史无前例流畅的英文完成了十分钟的演讲,并顺利的回答了所有问题。但结果是我得了全组最低的分。我很沮丧,找老师理论,他却认为我平时不爱交流,所以这次presentation是背的。没有人规定不能写好稿子背诵,为什么到我这里准备充分却成了错?我不想再去争辩,因为我知道结果不会改变,只能独自吞下所有委屈。那时我才知道国外的空气飘散着的不是英语而是孤独和无助。
这样的经历多了,我渐渐变得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即使自己很尴尬我也可以做到安然自如。但这终究不是解决的问题的方法,于是我疯狂地练习,试着和外国人交朋友,以此减轻内心的恐惧。因为我知道,英语或者任何技能的获得都不会是理所当然的,只有付出汗水和时间才会得到顺其自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