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弘丹21天零基础写作训练营中国传统文化国学与传统文化
“哭嫁"与”哭嫁歌“:中国式婚礼习俗下的礼仪与音声

“哭嫁"与”哭嫁歌“:中国式婚礼习俗下的礼仪与音声

作者: 喜水 | 来源:发表于2016-10-28 01:18 被阅读62次

昨天晚上在湖北武汉举办了中国传统音乐会议的一个小组汇报,题目是关于”哭嫁“与”哭嫁歌“。这个题目听起来大家看似都比较熟悉,因为大家都知道在湖北的土家族婚礼上有演唱”哭嫁歌“的习俗,可是实际的生活中却有着非常不同的情况。现实生活中”哭嫁“与”哭嫁歌“并不是完全对等,不仅如此,”哭嫁“时的嫁娶仪式及其伴随的”音声“却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传统婚礼习俗观念的中国人身上发生的微妙变化。


一、"哭嫁"是真哭吗?

”哭嫁“的传统流传到今天,是不是还像以前那样具有传统的味道,仔细听了这场汇报之后,答案是”表示质疑“。在田野考察的现场,老师同学们采访了几位唱”哭嫁歌“的老人,在她们身上似乎有浅浅的模式套路在熟练的调调下传达着。有一位名叫宣宣的小朋友和一位前去采访的同学说:“她们不是真的哭!”可见在商业化的今天,“哭嫁”被现代生活包围,很有模式化的嫌疑。

二、“哭嫁”不一定唱“哭嫁歌”

听了现场同学们的汇报,感受到了他们细致的田野工作和细腻的描述,一晚上感觉沉甸甸的。

“哭嫁”现在好多地方已经不再演唱了,或许是人们回归本真,感觉到这种方式不足已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或许。。。奇怪的是却有32篇文章是近年来发表的,还是研究“哭嫁歌”的内容,这种情况实在是令人费解!过去人们的理解是“哭嫁”的时候一定唱“哭嫁歌”的观念被打破了。

三、“哭嫁”是自愿的吗?

“哭嫁”的确是当地人的一个传统习俗,过去的老人们一直延续下来的这个传统,到如今似乎有些“变味”了。在田野汇报中看到的人们似乎有些被动的接受了“哭嫁”这种方式,甚至有些人不太情愿去“哭嫁”了。倘若“哭嫁”成为隐藏在人们心底里的一种负面情绪,可以想象得出“哭嫁”的传统味道依然不同以往。

四、“哭嫁”是情感的流露

学生们在宣讲的过程中也跟着流了眼泪,我感受到了她真正体会到了“哭嫁”的含义。中国的传统礼俗观念下的‘哭嫁“是中国人在真正明了了宇宙真理后的一个开悟状态下的产物。结婚意味着新生,生生不息的生命在循环中往复产生。中国人有如此通透的智慧,通过这个仪式可以通晓生命的真理。正是由于这一点,”哭嫁“其实是人真实情感的流露,是人们自然的一种需求。

”哭嫁“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在中国式婚礼习俗下的礼仪与音声中默默的传承着,有其产生的必然性又有其”消亡“的可能。

相关文章

  • “哭嫁"与”哭嫁歌“:中国式婚礼习俗下的礼仪与音声

    昨天晚上在湖北武汉举办了中国传统音乐会议的一个小组汇报,题目是关于”哭嫁“与”哭嫁歌“。这个题目听起来大家看似都比...

  • 意难平

    哭嫁是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但这次的哭嫁却让人意难平。 不惑之年的我算是亲历过多次送亲迎亲了,可唯独这次流泪了,每次...

  • 弹棉花与“哭嫁”

    刚刚在一个微信群里,天南海北聊天呢,聊到了弹棉花,我亦随着对儿时弹棉花的记忆,冥冥之中仿佛是听到了,遥远的地方,老...

  • 哭嫁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散,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

  • 哭嫁

    戊戍年旧历九月二十日,过三的同事结婚了。初冬的早上,她穿着裸臂的婚纱坐婚床上等新郎迎娶。 抢红包的一群人全方位设防...

  • 哭嫁

    娘家欲绝婆家欢, 未曾颠鸾, 焉知深浅? 枝头闹腾空中翩, 尚未化泥, 可已卜算? 乘风直升冲霄汉, 除却樊笼, ...

  • 哭嫁

    哭嫁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婚姻风俗,是新娘出嫁时履行的哭唱仪式活动,不知道起源于何时,相传战国时期,赵国的公主嫁到燕国去...

  • 哭嫁

    腊月二十七表姐女儿出嫁了,我问表哥:表姐哭了吗?他说表姐哭的心酸。这是传统的哭嫁。 时间过得好快,一转眼表姐女儿都...

  • 哭嫁

    很多情感是要经历很多事情过后,你才会慢慢懂得。 女儿出嫁时,父母既希望女儿找到自己的幸福又舍不得放手女儿的离开,那...

  • 哭嫁

    为什么嫁姑娘是喜事要伤心? 表面上看因为自己的姑娘要给别人当老婆了,心疼。还有情感上的不舍,让女方家的爸爸妈妈悲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哭嫁"与”哭嫁歌“:中国式婚礼习俗下的礼仪与音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qis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