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评价诞生甚至流行。我想,不管什么样的教育教学评价流派,都有一个最基本的准则,那就是:“人”是根本的尺度。
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致未来的教师》一文,其核心观点是: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我的理解与这个核心观点相得益彰。因为是人,就有天性,也有劣性;是人,就有优点,也有缺点;是人,就可以被激发,也可以被毁灭;是人,可以习得各种技能,也可以犯各种错误……当我们把我们面前的学生当成活生生的人的时候,我们的教育才有了生机与活力。
细读《致未来的教师》一文,从中拎出六句话(图1),关键词分为四个:关系、信心、可能性和个性,下面结合我的教育教学经历,来简要谈一谈。
图1一、关系大于教学——教育之先。
很赞同文里的这个句子:学习——这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到学生的头脑里,而首先是教师跟儿童之间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
可是,很显然,平日的教学里,大部分老师要么把学生当做盛知识的容器,要么把学生当做学习的机器。
“关系大于教学”,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是对“容器和机器”的最好回应。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远远大于你所教授的内容。所以,我会好好地践行这句话。
二、信心是命运的主宰——教育之本。
“促使儿童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刻苦顽强地用功学习的最强大的力量,是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当儿童心里有这股力量的时候,你就是教育的能手。”想想成年人,都需要得到鼓励与支持,更何况孩子们呢?
让孩子充满自信,让孩子获得人的尊严,这是我们的教育之本。
要培养孩子的自信,时刻想着鼓励他们,让他获得更多的愉悦感和成就感,“成功才是成功之母”,所以,需要用赏识的眼光去看他们。那种“讥讽”“挖苦”式的教育,只能让孩子处于无助的状态,然后他们就会各种“作妖”,让你的教育无计可施。这些因,都在成年人这方。
比如,公开课上,我会大肆表扬平素不怎么参与课堂的明蕙,让她充满自信。
比如,我会在孩子毕业之际,给每个孩子写一篇文章。特别是对那些并不自信的孩子,给他们给予了莫大的鼓舞和关心。
比如,我会给每一个孩子服务班级的机会,趁此机会大加赞赏那些平时很少获得表扬的孩子。
比如,我会在孩子做题时,将那些独特的,有价值的思考,进行放大。那些孩子还不能发现自己亮点时,我会给予很高的评价。
“每一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做教师的人,需要看到这种愿望,并努力去保护这种愿望,呵护这种愿望。
三、为可能性而教——教育之慧。
“人的力量和可能性是不可穷尽的。一个学生可能在一整年里都没有把某种东西弄懂弄会,可是终于有那么一天,他懂了,会了。这种‘恍然大悟’的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在儿童的意识里逐渐积累起来的。”为可能性而教,而不是既定事实而教,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有的教育智慧。
文中说,要摒弃那个最精细、最有灵性、最锐利而不十分安全的工具——评分,最好让它多在盒子里放着。因为“彼之蜜糖,他之砒霜”,有人高兴,就有人愁。
“教育是慢的艺术”,让我们遵循着人的成长节令,即使到了某个节点没有成果,也不焦虑,我们要相信岁月,相信种子。
我们开发的多元课程,是在为寻找儿童的每一种可能。安静的、跳跃的、艺术的、文字的,都在其中。
我们开展的各项活动,是在为寻找儿童的每一种可能。擅长跑,或跳,或游,或坐,或爬,都是可以扬长避短,让儿童成其为真正的人。
我们不是简单的用一把尺子,将一部分学生挡在门外。教育不是“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而是让所有人都生长起来。
寻找差异,聚焦个性,为每一个孩子的最大可能发展负责。
四、个性特色——教育之魅。
我们都不喜欢那种千人一面的老师,老师要活出自己的个性。“即使是最好的、最精密的教学法,只有在加入了自己的个性,对一般的东西加入了自己的、经过深思熟虑的东西以后,它才能是有效的。……只有你在其中倾注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一个老师有自己的特色,那是让孩子喜欢上学习的最佳手段,也是教育最有魅力的时候。
最近,阅读《全世界都想上的课》这本书,颇有感触。故事的主人公桥本武先生,是一位非常不一样的国语老师。第二章《自由奔放的课堂》告诉了其中部分答案:不辞劳苦、有创意、有个性、有笑声、有味道、肯钻研、会跑题。
绵阳的“江湖一刀”谢云先生说:所谓“生动”,就是让学生“动”起来。那么,只有在充满个性的教师的带领下,学生才会真正的“动”起来。做一个有趣的老师,需要放下架子,成为一个童心永驻的老师,同时更需要做一个用专业立身的老师,才能将“活生生的人”教好。
让我们做一个善于构建师生关系的老师,做一个强于培养学生学习愿望的老师,做一个善于发现学生可能性的老师,做一个有趣的专业的老师,这样的老师才会成为学生的福分,才能成为一道光,去照亮学生前行的路。
所以,教育,要信奉“人”是根本的尺度。
网友评论